原标题:湖北石首:草肥水美 “鹿”丁兴旺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华网武汉7月20日电(余凌云、李晓笛、黄毅)在湖北荆州石首市的长江与长江天鹅洲故道夹角处,有一个总面积1567公顷的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生存着一度在我国消失,又自欧洲回归的原生物种——麋鹿。经过悉心的保护,在这里繁衍壮大的野化麋鹿种群,已从最初引进的64头扩大到2500头左右,麋鹿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7月的天鹅洲故道水草丰美,大群麋鹿逐水而居,在草地和沼泽间自由出没。正值麋鹿交配繁殖季节,不时可见公麋鹿激烈打斗,彰显着生生不息的族群活力。

图为航拍石首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新华网 李晓笛摄图为航拍石首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新华网 李晓笛摄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鹿科动物,因“面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俗称为“四不像”。受到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麋鹿曾于清朝末年在我国绝迹,后得益于“麋鹿重引进计划”的实施,我国分别在北京南海子、湖北石首、江苏大丰三地建立保护区,麋鹿种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

  “我们今年出生的小鹿,统计存活的有307头,存活率实际上已经超过97-98%,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负责监测工作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杨涛介绍说,通过对保护区湿地环境持续进行改善,麋鹿生活环境不断向好,当下麋鹿正处于发情期,各个繁殖群的状况非常好,公麋鹿争斗频繁,有利于优良基因的筛选及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石首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的麋鹿。新华网 李晓笛 摄图为石首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的麋鹿。新华网 李晓笛 摄

  杨涛介绍,石首保护区在生存条件、日常监测、疫源疫病防控等方面采取了多重保护和管理措施。天鹅洲故道丰茂的水草,基本能够满足麋鹿日常采食需要,保护区建设了应急饲料基地来保障麋鹿在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情况下的食物需求;通过建设排水泵站和管网进行水体交换,确保保护区水源清洁;通过保留、替换,在保护区利用旱柳、枫杨等乡土树种,为麋鹿产仔、避风营造更多隐蔽场所;运用3S、无人机、红外相机等新技术、新设备,依托科学监测体系,对麋鹿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环境需求等多方面开展监测,为加强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依托,找准保护区疫源疫病防控薄弱环节,逐步建立健全麋鹿疫病预警和防控体系。

图为石首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的麋鹿。新华网发 江欣 摄图为石首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的麋鹿。新华网发 江欣 摄

  目前,由石首保护区发展壮大的麋鹿种群已经形成了核心区、江南三合垸、小河杨波坦及湖南洞庭湖四个亚种群,且全部实现了自然放养,恢复了野生习性,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