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头牧场”模式弊端

  不仅是“围堵门”事件,现代牧业近一时期还接连陷入“污染门”、“病牛门”事件。

  11月初,安徽省肥东县环保部门因现代牧业旗下子公司现代牧业(肥东)有限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向其开出10万元的罚单,并全县通报。几天之后,现代牧业宝鸡牧场又因私自出售42头带病奶牛遭到动物检疫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调查,并引起轩然大波。被牵连其中的陕西犇犇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将起诉现代牧业进行索赔。

  “不得不说,接二连三发生的‘污染门’、‘病牛门’、‘围堵门’,不光使现代牧业前景成疑,也使现代牧业代表的‘万头牧场’模式走到了十字路口,其未来去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乳业专家宋亮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资料显示,现代牧业成立于2005年9月,并在“公司+奶农”模式如火如荼的当时,颇具前瞻性地开创了“万头牧场”的养殖模式。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公司+奶农”的模式被摒弃,规模化养殖被鼓励,现代牧业的“万头牧场”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并于2010年11月在香港上市后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

  现代牧业“万头牧场”模式的成功也引来伊利、蒙牛等国内乳业巨头纷纷效仿,短短几年,“万头牧场”已遍布全国。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五届南方奶业论坛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指出,目前万头牧场数量达到38个,在建16个,存栏奶牛45万头。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有百亿元资本布局国内上游奶源。

  近期通山县向上级单位提交的一份实验室检测报告显示,现代牧场通山公司在动物疫情预防控制方面达到了国家的各项指标。其中,近三年奶牛的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样本送检合格率达到了100%,A型、I型口蹄疫样本送检合格率也均在86%以上。成厚然表示,抛开环境污染的因素,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的角度来看,现代牧场的集约化养殖模式肯定是值得推广的,无论是产奶、储存等生产环节,还是疫情防控等,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尽管通山牧场即将搬迁,但通山县畜牧管理部门依然认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依然是大势所趋。在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中,通山县提出,将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进一步增强禽畜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为全县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在“万头牧场”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质疑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奶业专家王丁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发展万头牧场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包括奶牛病疫情的防治,奶牛场的牛粪牛尿污废水废渣的环境污染,饲料供应的有效保障,项目建设对投资者造成的财务压力,以及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与之相呼应,宋亮认为,随着“万头牧场”的迅速发展,这些隐患必将逐步暴露出来,当下现代牧业负面消息不断正是这些问题的充分暴露。

  “中国的奶牛饲养不能片面追求‘万头牧场’,应该遵循适度规模化的原则,也就是要实现奶牛养殖与当地自然禀赋的结合,达到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平衡的规模化。”宋亮表示,“对于规模化养殖,饲料最基本有60%要来源于当地,如果大规模养殖厂不能跟当地的自然禀赋很好地结合,大规模养殖就不经济。而且,大规模养殖场对管理水平要求极高,国内目前大规模养殖场的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规模化养殖路径探索

  事实上,在中国,奶牛的规模化养殖之路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为加强监管、保证奶源质量安全,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并逐步形成了奶企自建牧场、规模化牧场、养殖小区三种规模化养殖的形式。河北省更是从2008年10月便开始采用政府补贴和提供银行贷款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兴建奶牛养殖小区。

  但是,规模化养殖在经过5年的突飞猛进之后,其弊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暴露出来。2013年下半年,国内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奶荒”之中。为此,中国证券报记者曾远赴山东、内蒙古、河北等奶源基地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在内蒙古,记者看到,因为收购价太低,奶农纷纷卖牛宰牛,奶站无奶可收被迫关门,规模化养殖远远不能弥补奶农退出留下的空白。而在养殖小区流行的河北,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养殖小区解决了统一挤奶的问题,对提高奶源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养殖小区说白了还是‘集中散养’,养殖方式依然粗放。”

  如今,以现代牧业为代表的“万头牧场”模式又屡屡出现问题,中国的规模化养殖到底该何去何从?“从世界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其奶业发展都经历了奶牛存栏量不断下降的过程。比如说,1944年美国奶牛存栏量在2000万头以上,可现在仅930万头,但牛奶总产量却从4000多万吨上升到了8000多万吨,因为单产提高了。当下中国散户的退出和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放到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是结构调整的一种必然趋势。”李胜利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规模化养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其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乳业的规模化养殖路径。

  “无论是新西兰、美国,还是欧洲,奶牛养殖都是以家庭牧场为主。而中国除了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外,以农户为主体发展家庭牧场相对于企业也有先天优势,因为农户有自己的土地,也有一定的饲料来源,在价格波动时抗风险能力要比企业强。中国的土地政策和环境政策也决定了家庭牧场会成为将来规模化养殖的主流。”内蒙古农牧科学院总畜牧师、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在“万头牧场”于全国快速扩张的同时,“家庭牧场”也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发展起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河北调研时发现,很多家庭牧场正从养殖小区中“孵化”出来,在散户大量退出的同时,大户通过收购散户卖掉的奶牛进一步壮大。行唐县东安乡奶农刘建辉,便在2012年11月份一下子收购了多个散户卖掉的50多头牛。

  “不得不说,中国规模化养殖的路径仍然处于探索的初期,无论是‘万头牧场’还是‘家庭牧场’都会长期存在下去,到底谁会最终胜出或许会随着市场发展的变化逐渐清晰起来。”宋亮表示。

  通山牧场事件最终以承诺全部搬迁而暂告消停,但现代牧业因此遭到的损失却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估值分歧。

  德银对现代牧业维持“沽售”评级,他们认为,搬迁将影响企业生产能力,并会增加废物管理成本和资本开支;而且,通山的搬迁可能只是一个开端,其他牧场是否出现连锁反应将成为新的风险因素;另外,品牌形象能否在近期负面报道中避免受损也成疑。

  瑞银则对现代牧业维持“买入”评级,他们表示,从现代牧业管理层了解到,公司与下游客户的合同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除了倾倒原奶损失约人民币(6.1502, 0.0007, 0.01%)600万元收入外,牛群与设备搬迁的费用以及部分设备不能搬迁的损失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此次事件是独立事件,其他地方不会发生同类型事件。

  “围堵门”大事记

  ★11月16日 现代牧业通山牧场周边的畈中村等13个村村民开始围堵通山牧场大门。

  ★11月17日 通山县环保部门和通山牧场共同承诺,2015年1月底前陆续调出2500头奶牛,将奶牛的总体数量控制在7000头;停止在九宫山镇辖区内沼液还田工作,对病死牛做无害化处理,对恶臭气体采取防治措施等。如在2015年5月31日前未达到以上承诺,牧场将在2015年6月1日后四个月内将奶牛无条件全部运走。

  ★11月23日 通山县政府承诺,在2015年5月31日前如果现代牧业(通山)有限公司没有按照2014年11月17日向九宫山镇群众兑现市级环评批复(验收)要求,将依法采取措施,督促现代牧业(通山)有限公司在2015年6月1日起的四个月内将奶牛无条件全部运走,并依法关闭。

  ★11月26日 通山县政府再次承诺,自2014年11月26日起的一年内确保现代牧业(通山)有限公司所有奶牛全部迁出通山。

  ★11月27日 通山县县长胡娟前往现场对村民进行劝导,承诺将迁走牧场,并希望村民能放行牧草运进牧场以避免奶牛死亡,仍未果。

  ★11月29日 通山牧场再次作出承诺,即日起在一个月内运走4000头奶牛,以后每月分批次运走干奶期的奶牛,在2015年7月29日前运走全部奶牛,并关闭牧场。通山县政府也承诺,将保证落实现代牧业(通山)有限公司在2015年7月31日前将奶牛无条件全部运走,并关闭牧场,保证落实一个月内运走4000头奶牛。

  ★11月30日 围堵通山牧场的村民陆续离去,通山牧场恢复正常生产。

  ★12月2日 通山牧场开始正式搬迁奶牛工作。(任明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