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供应商或采购商在宜化内部购买的酒还可以5折回流。有一家公司承接宜化集团下属公司的工程,工程款300万元,结款240万元,另外60万元以酒产品冲抵,不过这价值60万元的酒可以30万元现金再回购,也就是说一去一来之间,无故折损30万元。
事实上,湖北宜化不仅用酒“对付”私营供应商,甚至对某些大公司也一样欠债不还。
此前,某国内不愿意透露名称的上市公司曾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宜化集团作为该公司主要客户,却长期欠款,催款不回,最后导致该公司只能以坏账处理,以致该公司当年(2013年)出现高坏账率。长江商报记者从该公司2015年中报获悉,双方已经解除交易关系。
除了向供应商、采购商强制卖酒,公司员工也是宜化的售酒对象。上述徐先生和多名内部员工皆向记者证实,宜化集团曾经用酒抵发员工工资,比如发60%工资,发40%的酒。
同时,湖北宜化集团强制旗下公司员工售酒,且分配任务亦是公开的秘密。
12月9日,长江商报记者接触到一位已从宜化集团退休的老职工李从荣(化名),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交谈中,他屡次向记者表达无奈,他的家里还有子女在集团内部上班,他称,“我儿子是4000元的任务,工资只有四五千,不卖就自己掏钱买。我的子女们好像被掐着脖子走,不卖又不行”。
而宜化集团负责酒业的公司颇为神秘,长江商报记者根据宜化总部员工所描述的地址到猇亭宜昌长江大桥处找寻,一直未找到其办公场所,而据大桥附近居民表示从未听说,当地也无负责宜化酒业的公司。
宜化收购酒企恐另有乾坤
宜化集团“喝”酒可能饱含更深的战略意义。
2007年,国内白酒市场逐渐回暖,酒企收入增长速度加快,据《中国白酒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吨酒价格从2003年的1.6万元/吨上升到2007年5月的2.61万元/吨,2007年1月至6月,产量达到215.9万千升,增长17.14%。在产量连续增长的同时,销售收入和利润更是呈现加速上升态势,2006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71.4亿元,同比增长31.08%;2007年1月至5月收入473.5亿元,同比增长30.63%。
事实上,在白酒行业有生产资源垄断性特征,特别是盛产酱香酒的贵州,成为宜化集团攻城略地的重要地域。
2007年7月,宜化集团增资扩股改制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从2007年改制,该公司基酒产能从每年800吨扩至每年2万吨,规划2020年年产能将达到3万吨规模。
经过8年时间,金沙酒业从年收入仅7000万元一路狂奔到近25.6亿元,年产能从700千升飙升到19000千升,未来十年更是剑指百亿销售规模。
这与董兵不无关联,1971年生的董兵曾经在湖北五峰县干过8年,先后推出当地茶叶品牌千丈白毫。2006年,其被派往宜化集团,担任宜化化工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由于长期善于与人打交道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从2006年起,董兵先后任职于宜化云南、重庆等公司任职,而后担任湖北宜化集团西南区域总裁。
2012年,在宜化集团战略布局下,董兵出任金沙酒业集团董事长。
同年,宜化集团12亿元投资贵州铜仁地区的大关酒厂,该酒厂1984年技改后年产量仅300吨,后来在2003年承包给浙江籍商人经营,2011年,大关县引进湖北宜化集团异地新建大关酒厂,公开信息显示,规划年产能将达到2万吨,营收30亿元。
在河南,宜化集团在白酒行业也有布局,2013年,投资2000万元在漯河新建年产能1500吨的白酒生产线。自收购澳大利亚亚瑟格伦酒庄,宜化集团也开始进军红酒业,2013年,宜化集团又进一步在澳洲收购了路斯格兰酒庄。
众所周知,布局酒业是宜化集团多元化的一个方面,不过,知情人认为,宜化集团“喝”酒可能另存目的。
据长江商报记者调查,从2005年开始,宜化集团先后在贵州兴义、毕节以及遵义等地投资建设煤化工项目。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宜化集团在贵州累计投资61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利润20亿元,解决劳动就业1.4万人。
早在2006年初,宜化集团斥资0.9亿元收购漯河的宏丰公司和泰丰公司两家化工厂,投入2亿元资金用于扩能改造,之后,再次投资20亿元在当地发展盐化工。
宜化集团对贵州的资源相当重视。2010年11月中旬,贵州金沙县与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十二五”期间将在金沙县投资125亿元煤盐化电一体化循环项目。彼时,宜化集团掌门人蒋远华表示,在湖北宜化集团未来发展中,将把金沙县作为投资的重点区域之一。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显示,宜化集团在贵州投资白酒前后,均有涉及当地相关产业投资,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倾心投资白酒可能“醉翁不在酒”。
贵州地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域,也是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宜化集团作为国内500强被引资进入,各类资源“对接”后,水到渠成也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