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宜化集团总部大厅,充满意味的“根深叶茂”四字高悬其上。本报记者 刘亚丹 摄在湖北宜化集团总部大厅,充满意味的“根深叶茂”四字高悬其上。本报记者 刘亚丹 摄

  相关新闻:宜化置业被指拖欠雇员千万血汗钱 宜化称仅一两百万

  长江商报消息 采购商须用3%货款购酒否则就拿不到货款,用酒抵发4成工资员工敢怒不敢言

  □本报记者 刘涛 刘亚丹 发自三峡宜昌

  将自营白酒和红酒等产品纳入集团创收体系,是上市公司湖北宜化在主业低迷下的多元化策略,不过,此举已遭到各界的强烈批评。

  酒业寒冬之下,湖北宜化集团旗下金沙回沙酒的销量实现8年37倍增长,成为行业黑马。这背后,宜化集团的内部员工销售模式功不可没。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再被宜化集团高层津津乐道的营销策略,却被演绎成用酒抵发员工工资,甚至冲抵供应商账款等另类方式,让许多宜化员工、采购商及供应商敢怒不敢言。

  12月8日,一位宜化采购商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跟宜化做生意必须买宜化的酒,这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

  上述所指的酒,包括湖北宜化母公司宜化集团先后收购的贵州金沙回沙酒、大关酒、河南豫缘春酒和拉亚红酒。

  一份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宜化金沙回沙酒业集团年销25.6亿元,通过宜化集团内部渠道销售的就超过4亿元。除了强制供应商、采购商买酒,湖北宜化还曾用酒发员工工资。

  不过,宜化集团否认以上说法。12月11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湖北宜化位于宜昌西陵区沿江大道52号的总部大楼,该集团办公室人士陈新武向记者回应:“这些都是误会,我们接到过类似反映,查清后,发现只是供应商的误会。我们员工可以自愿利用私人渠道卖酒,这是鼓励员工额外创收,全属自愿,绝不可能出现强制购买。”

  买酒成做生意前置条件

  12月8日,在湖北宜昌城区的一家咖啡厅,宜化采购商徐明(化名)对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多年来,宜化集团一直将酒“强制”售卖给供应商、采购商。

  “比如说,采购一吨货,货值3000元,有关方面只收2900元,其余100元为酒款,一车30吨货,就有3000元的酒款,而且这个酒款须先汇至一个第三方账户,再由其账户转到宜化账户上。”

  相较于众多合作伙伴,徐明透露,“宜化内部更喜欢懂这种规则的生意伙伴”。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潜规则”不仅在当地被人熟知,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也较为盛行。此外,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宜化在财务和账户上处理得比较聪明,会尽量把账做平。

  作为国内首家从事酒类生产与销售的农资企业,宜化集团成功跨界卖酒一直备受褒扬。

  据了解,宜化集团拥有员工6万人,大大小小的供应商无以计算,这无疑被宜化集团看做是一个可以自我消化酒类产品的巨大“富矿”。

  宜化集团金沙回沙酒业董事长董兵不止一次称赞宜化集团将酒和化肥混合的销售体系,称集团内部的员工销售是酒业销售的“游击队”。

  然而,在不少员工眼中,这所谓的员工售酒福利,却另有面目。

  12月11日,一位在宜化集团旗下化工厂上过班的老员工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你不买酒,货款就慢慢拖,反正就是拿不到钱。”

  据他描述,曾有很多煤老板因此拿不到钱,宜化当地的小供应商更是敢怒不敢言,“一般与宜化有长期业务往来的都不敢得罪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