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将善款交到张桂芹儿子手上 通讯员马遥遥 摄医护人员将善款交到张桂芹儿子手上 通讯员马遥遥 摄

  棉衣、奶粉、爱心捐款。昨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心血管内科病房,准备出院的安徽奶奶张桂芹收到来自医护人员的特别礼物。两周前,她病危在床,家中孙儿口粮将断。为她治疗的医生悄悄在网上发起爱心捐助。

  儿媳聋哑她替儿子外出打工

  60岁的张桂芹是安徽宿州人,10月下旬来到武汉打工。10月27日下午,正在干活时的她突然胸痛得厉害,老板见情况不对,赶忙开车将她送到后湖的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检查发现是急性心梗,需要马上做介入手术。尽管身上没带钱,家人也不在身边,但情况危急,医生还是很快给她做了手术。术中发现,张桂芹的心梗状况异常凶险,再迟来一点很可能就没命了。

  一次,管床护士郑环给她打针,看到她可以交流了就跟她聊天,“阿姨,您好瘦啊,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要出来打工呢?”在聊天过程中,郑环得知张桂芹家里十分困难。老人在老家有两个小孙子,孙女2岁,孙子才8个月大。由于儿媳妇是聋哑人,她和老伴担心孩子以后也不会说话,又觉得老两口都是老农民不怎么会说,就让儿子一心留在老家,边务农,边教孙子们说话,自己则和老伴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两个小孙子的奶粉我们都买最便宜的,但一个月下来也要2000元,我每天什么都不舍得吃,就是把钱攒着寄回去给他们买奶粉,没想到来武汉才4天就得了这病。唉,我的那两个小孙子该怎么办啊!”张桂芹含着泪说。

  老伴儿子打地铺借钱也要治病

  当天晚上8点,有护士下班后,看见张桂芹的老伴和儿子在监护室外的走廊墙角打地铺,便跟他们说,病人的情况已经好转了,没必要守在这里,会着凉。“谢谢,我们这几天都睡在这儿,不要紧的。” 张桂芹的儿子笑着说。原来,在接到住院消息的当天,张桂芹的老伴和儿子就坐动车赶到武汉。那天晚上武汉下大雨,父子俩只好找了一间小旅社住下,一晚50元的价格他们承受不起。第二天,儿子就买了两床被子,开始和父亲在医院打地铺。这几天除了探视,父子俩都在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

  住院期间,张桂芹也在为医疗费发愁,多次要求出院,心内科监护室负责人陈娟医生安慰她说:“阿姨,您现在血压还没升上来,这个时候出院病情会反复,如果再出现问题,不但您帮不了孙子,自己也有危险。您安心治病,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尽力帮您解决。”

  下午家属探视时,张桂芹又对儿子说:“我要出院,不治了,不要再到处借钱了。”儿子则反复劝她安心治病,不要担心钱的事。

  100多个微信红包写满祝福

  11月5日,护士长项菲听说了她家里的事后,和陈娟医生商量着要给他们捐款。当晚,项菲将张桂芹一家的困难情况发到医院微信群。同事们看到后纷纷伸出援手,不到两个小时就有100多名医护人员用微信红包的形式捐出善款。“希望孩子们早日吃到奶粉!”,“婆婆加油!早日康复!”,“我们的爱心满满的!”……每个红包上都写上了祝福的话。

  第二天,救助患者张桂芹一家成了心内科每一个人关注的事,大家持续为她捐款捐物。有医生、护士问到了张桂芹两个小孙子吃的奶粉品牌,买了一大堆奶粉,怕他们出院后不好拿,直接邮寄到了他们安徽老家。还有医生、护士想到武汉正在降温,张桂芹来医院时只穿了件很薄的外套,专门为她买了棉衣和鞋子。

  住院两周未拖欠一分医药费

  昨日上午,张桂芹就要出院回家,心内科的医护们将12000多元善款交到她儿子手上,护士长把一件新棉衣给张桂芹穿上。张桂芹和家人感动不已。“我们都是农民,不会说话,只能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的两个小孙子有吃的了!”张桂芹激动地说。

  面对这朴实善良的一家人,项菲感慨良多。“老人为了孙子,代替儿子出来打工。面对患病的家人,家里已经这么困难,父子俩从未放弃犹豫过,想尽办法凑医药费。住院近两周,3万多元,没有拖欠一分钱。对家人真情,对医护信任,让我们特别感动珍惜。”她说。

  (记者黄莹 通讯员马遥遥 实习生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