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白鱀豚馆再添江豚新成员

  江豚妈妈“福久”和刚出生的小江豚亲昵互动。新华网发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20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公布喜讯,6月9日18时15分,该馆饲养的雌性长江江豚“福久”顺利分娩,产下一头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白鱀豚馆江豚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员。

  江豚妈妈“福久”2011年由鄱阳湖引进至白鱀豚馆,今年15岁,正值壮年。去年6月初,在持续的孕产监测中,科研人员发现“福久”怀孕了。经过12个月妊娠期,“福久”顺利诞下小江豚F9C24。目前,小江豚哺乳正常,发育良好。

  白鱀豚馆训练主管王超群介绍,幼豚出生后,与母亲血脉相连的脐带会通过拉扯自动断开。随后,豚妈“福久”迅速找到孩子,贴心伴游,快速开始亲子互动交流。出生当天,小江豚F9C24就吮到第一口母乳。

  目前,小江豚正在经历“蜕皮”的过程。它在出生一周后开始褪去胎皮,然后换上更为光滑的“外衣”。

  专家介绍,小江豚出生的那一刻就会发出声音,就像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江豚妈妈和幼龄江豚几乎完全依赖声音交流,它们通过声音辨认彼此,幼龄江豚通过声音表达饥饿。

  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江豚回归江城”计划,相关部门在武汉水域布设水下声呐系统,通过收集江豚发出的“声音”,观测江豚活动轨迹。目前,在长江武汉段逐步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3个种群,“江豚回归江城”初衷基本达成。(邓晓君、秦天龙、彭博炜、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