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09年,《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因“低碳城市”的理念获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颁发的“全球杰出贡献奖”,是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在国际上首次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我市再次荣膺该学会颁发的规划大奖。
规划解读>>>
打造公交街道
留住本土居民
武汉中山大道始建于1906年,距今已有110年历史,是老汉口最重要的商业交通性干道。2014年,以地铁6号线建设为契机,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对中山大道一元路至武胜路4.7公里路段及周边进行综合改造,《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由此提上日程。
昨日,《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的规划方、市地空中心规划团队介绍,中山大道的规划理念,是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生活,打造“公交街道”,创造条件留下本土居民,并充分征求各界意见。
重新划分路权
倡导公交优先
市地空中心规划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大道过去承担了汉口区域南北向大量过境交通,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混行,交通秩序混乱,行人过街不便。在做这个规划时,规划团队已获悉地铁6号线将在中山大道设置多个站点,中山大道的路面交通压力有望缓解。在此背景下,近50人组成的规划团队多次到中山大道沿线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反复讨论,最终决定,重新划分中山大道的路权——建立“公交优先,慢行主导,环境宜人”的“公交街道”。
规划师介绍,中山大道将通过压缩机动车道、提高步行空间比例、增设自行车道等措施,将现状街道中断断续续的人行道联系起来,还市民一个步行连续、舒适宜人的街道步行活动空间。
同时,引进“共享街道”理念,通过减小道路转弯半径、采用摩擦力较大的路面铺装等措施降低车行速度,创造安全的街道环境。
保护历史文化
留下本土居民
昨日规划团队还介绍,这一规划涉及中山大道沿线32个社区的整治提升与更新开发,因此,规划还着重改善历史街区的居住环境,重点关注沿街里分住区的环境提升与设施完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留住本土居民。
比如,通过中山大道街区业态的提升,给周边居民提供多元就业渠道,将鼓励本区新旧居民参与街区沿街商铺经营;结合道路断面改造,增加中央绿岛、街头绿化广场等公共空间,增设座椅等休息设施,为广大居民提供驻足休息、健身交流的场所;重点打造三德里、美术馆、水塔、民众乐园等公共空间节点,汉口水塔将成为景观视线的焦点。
同时,对政府所有产权且目前空置或运营状况不佳的历史建筑,结合引入文化、老字号、休闲旅游类业态,引导沿街建筑业态改造升级,激发街区活力。
32个社区居民代表
参与制定规划方案
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这个规划充分吸收了专家意见与公众参与的成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该局定期公布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进展情况,并在中山大道现场及武汉市民之家公开举办了多次“规划进社区”活动,向社区居民详细介绍规划内容,广泛征询市民建议。
最终,历经了约30轮讨论会议,数十位国内外各界专家、20多个相关部门、来自32个社区的居民代表参与后,最终形成了可实施的街区复兴改造方案。
规划完成后,商业策划、建筑、园林、交通、市政等多方设计单位组成设计联盟,共同制定了建筑和施工设计方案。比如,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改造涉及34处历史建筑,为了让历史建筑经典再现,建立了首席专家制度,遴选本地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11位专家。从修缮方案编制到现场施工,再到竣工验收,这11位专家将全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