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种职业寿命最长,在通常60岁退休后依然干得好?医生无疑是其中一种。记者新近梳理发现,江城有一批80以上高龄医生仍在坐诊、查房,最高龄到了92岁,且深受病人欢迎,专家号难求。
上周四,记者在市一医院皮肤科89岁老专家孙曾拯诊室外看到,这里被病人打了围。本来一上午限号30个,经不住远道而来患者的恳求,孙曾拯又主动加了5个号。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90岁老专家陈延昌诊室内。主管护师周佩霞介绍,前几年陈老一上午最多可看60多名患者,考虑到陈老高龄,现在再加号也不能超过40个。
高龄还在上门诊,老专家们普遍很自豪。今年1月,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冯克燕教授就在诊室内过了92岁生日,一直承担着教研及接诊工作的她说, “医生这个职业可以奋斗一生”。
协和医院胃肠外科陈道达,82岁仍在看门诊、收病人,偶尔还会做手术。“从来没有觉得很辛苦,觉得有事情做,人还是蛮高兴,心情蛮愉快。”陈道达说。
陈延昌表示,能为患者解决问题,看到他们好转,心里就高兴。
“耐心、和气,医德好,有水平”,病人对老专家的评价较一致。邹女士77岁的母亲年轻时就找孙曾拯看过病,如今邹女士又带着刚结婚的女儿来找孙曾拯。
记者了解到,过了60岁仍在上班的医生在江城各医院非常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过了70岁仍在上班的医生超过200人,过80岁还在接诊的超过30人,甚至在90岁后仍工作的还有3人。
一位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医生是医院宝贵的财富,他们到了退休年龄还愿意发挥余热、患者又有需求,医院会为他们继续工作提供机会,同时会给他们配备学生等,协助工作。
新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陆再英 病历书写工整如教学范本
昨日,83岁的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陆再英教授,在诊室内一笔一画为患者书写工整的病历。
来找陆再英的患者,多是高血压及心脏病的患者。不管来之前有没有测过,她会让学生帮助,为患者再量一次血压,亲自记录在病历上,以获得当前最准确的身体体征数据。
记者看到,陆再英书写的病历,清秀的行书排列整齐,清晰好认,每一行都没有超出格子,真可以作为教学范本。
陆再英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留学人员,学成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一旁做着辅助工作的学生一脸崇敬,“陆教授真是传奇,我的老师都是读陆教授编的《内科学》教材”。
一位中年女士带着年轻女儿来看病。两年来,她女儿总觉得胸口压着石头,检查发现心脏早搏。中年女士紧张地说个不停,陆再英请她先安静,由女孩自己描述症状,然后一张张翻看厚厚的检查材料。约10分钟后,她说,心脏早搏不是心脏本身的疾病,心脏的形态及功能是正常的。早搏可能与她患过甲亢,以及当下服用的其他药物有关。建议放松心态,坚持锻炼,不需要吃抗心律失常的药。
“太高兴了,谢谢您。”中年女士激动得声音发颤。“不客气。”陆再英对每名致谢的患者都这样说。
“医生就要为病人看病,我的老师冯克燕92岁还在给病人看病,只要身体允许,病人需要,我愿意继续干下去。”陆再英说。(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