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棋局”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中国巨大的钢铁产能和产量,在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同时,也埋下了产能膨胀失控的隐患。

  去年,中国粗钢产量8亿吨,占全球总量的一半,比2005年增长126%。同期的全球粗钢产量仅增长41%。同时,中国粗钢实际产能已超过12.5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4%,属于“严重过剩”范畴。

  中国喷薄而出的钢铁产量,遭遇向下的经济周期,需求持续萎靡。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意外局面令中国钢市,乃至全球钢市陷入尴尬。欧美等国的指责纷至沓来,贸易摩擦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钢材面临着高额关税的惩罚。中国本土钢铁企业则在亏损泥潭中挣扎,不断爆出的债务危机又令全行业陷入“亏损、借不到钱、继续亏损”的恶性循环。

  钢铁产业集中度过低,被认为是造成目前产能、产量膨胀失控的“祸首”。中国分散在各地的多达上千家钢铁企业,各自站在自己的局部利益角度进行决策,缺乏整个行业层面的统筹协调,导致混乱和“踩踏”。

  2015年,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滑。粗钢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4.2%,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2011年,该数据为49.1%。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在钢铁产业推进大范围的兼并重组,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关键手段,由寡头调整自身生产节奏以控制市场供需平衡。

  2007-2011年间,中国钢铁业已掀起过一波“兼并重组潮”。彼时,宝钢重组八钢、韶钢,武钢重组昆钢、柳钢,首钢重组水钢、长钢、通钢,鞍山钢铁集团与攀钢重组等;同时,区域内钢铁集团密集涌现,山东钢铁(2.520, 0.06, 2.44%)集团、河钢集团、渤海钢铁集团先后成立。但事后从效果来看,并不算成功。

  “体制僵局没有破解,重组来重组去,还是被各自的利益格局限制了。”马忠普对界面新闻记者称。

  国务院办公厅于7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下,支持央企之间通过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

  宝武合并是中央再次启动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的第一步。“如果宝武合并成功了,河钢、鞍钢、首钢都会来效仿。”马忠普称,“如果这一着棋活了,很可能带动全盘。”

  根据以往经验,两家企业,尤其是历史惯性更强的国有企业合并后,出现的最大问题往往在于“合而不融”,双方在人事、机制、业务布局以及文化等方面不能做到协同一致,导致预想中的“助攻”反而变成“包袱”。

  这也是投资者对宝武合并的最大担忧。倘若合并方式及细节稍有不妥,都有可能增大失败风险。高层人事任命则是合并过程中最为关键、敏感的环节之一,新的领导若在合并后的新企业中缺乏影响力,企业的经营战略协同等诸多目标的实现亦无从谈起。

  尽管市场舆论中有一部分偏向认为“宝武并非平等重组,而是武钢被宝钢吃掉、吞并”,但从国资委公布的宝武集团管理层人事任命情况看,基本是宝钢、武钢人马各一半。

  宝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由武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接掌,总经理由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出任。四位副总经理,分别为武钢的胡望明、刘翔和宝钢的郭斌、张锦刚;总会计师由武钢的朱永红担任,两名党委副书记均来自宝钢,除陈德荣外,另一位是伏中哲。党委常委四位,分别是武钢的胡望明、邹继新以及宝钢的戴志浩、章克勤。此外,章克勤还担任宝武集团纪委书记。

  仅从人员数量上看,新集团高管团队中,武钢有五人,宝钢六人;而从职位上看,武钢占七席(董事长、党委书记、总会计师各一席,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各两席),宝钢八席(总经理、纪委书记各一席,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各两席)。

  马国强的任命,则被业内理解为是决策层在“宝武合并棋局”中的关键一步。

  现年53岁的马国强击败57岁的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接过新集团的最高权杖。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决策层“出于某种程度上的平衡考虑”,目的是更好地为了促进宝、武“合二为一”。

  在宏观经济环境走弱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本轮国企改革将重点考验国有企业掌舵者们如何通过资本盘活资产的能力。相比徐乐江的钢铁实业出身,马国强的优势在于专业财务背景和资本管理经验。马国强在宝、武均有多年领导经历,在两边都属于“自己人”,其作为纽带,或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双方磨合成本,有利于后续统筹协同,进而实现预期的融合效果。

  地方利益得失

  尽管宝武合并是两家央企之间的运作,但是地方利益的协调却不可忽视。

  宝武合并后,对于武汉市乃至湖北省而言,意味着少了一家央企。加上武钢集团,湖北省仅有四家央企,另三家是东风汽车(7.500, -0.04, -0.53%)公司、葛洲坝(8.760, 0.19, 2.22%)集团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的央企总部大多集中在北京,地方能有几家非常难得。武钢降级为央企子企业,对湖北是有打击的,毕竟这是当地的工业实力象征。”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尽管武钢厂区并没有搬离武汉,GDP依然算在当地,但税收分成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央企总部是一张闪亮的名片,对当地招商引资和对外形象展示有巨大的作用。

  2015年,湖北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4123.2亿元。同期,武钢集团总营收达1018亿元。武钢集团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现金流量表显示,去年支付的各项税费为49.49亿元,2014年为54.24亿元。

  负责对接武钢集团的武汉市青山区国税局税源管理一科副科长刘中泉,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去年武钢缴纳的全口径增值税为23.04亿元,企业所得税大约4亿元。

  该局税政科科长袁继星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根据今年5月1日起执行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所有行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均纳入中央和地方共享范围,二者分享比例为各50%。此前是中央和地方分别75%和25%。企业所得税的分享比例则不变,中央和地方各占60%和40%。

  袁继星说,宝武合并可能会减少湖北省的税收,但影响程度目前还不确定。以前武钢的所得税是全部缴在青山区,合并后将按照其资产、人员、收入在总公司中所占比例,来决定应在当地缴纳的税费。

  “武钢缴纳给当地财政的利税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刘中泉举例说,生产计划安排、产品结构调整,都会影响收入,进而影响税收。比如产量减少,收入可能减少。另外,生产高端汽车板和硅钢的增值额也不一样。

  李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宝武合并后的税收分配问题尚未开始考虑,提上议程估计要到明年,目前正在考虑是的宝武集团的机构设置。

  10月中旬,李锦在宝钢讲课,内容关于国企改革。“税收分配方案还有协商空间,”李锦说,最终方案会尽量考虑地方政府的意见,毕竟生产经营都在当地,需要当地政府的扶持,“地方政府也不会就此不管武钢,毕竟GDP、就业等关键问题还得考虑。这对于双方是一场博弈。”他说。

  10月14日,马国强在武钢集团月度会上称,在重组中“一定会维护武钢的品牌形象,维护地方利益”。

  李锦认为,央企合并,既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也要考虑央企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注重区域、地方的经济发展。

  不过,宝武合并对湖北省而言并不完全是件坏事。

  “宝武合并帮助武钢脱困,青山、鄂钢,乃至武钢非钢产业的经营情况改善了,也就提高了当地GDP,还能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一荣俱荣。”马忠普认为,利税分成问题并不难解决,政、企都应该把目光放长远。

  精品钢基地之争

  宝武合并后,武钢旗下备受关注的防城港项目或面临重大调整,甚至剥离出售。

  “既然两家走到了一家,就会按照一家的利益最大化来重新论证。”马国强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原先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各自考虑自己的发展,所以宝钢要做湛江,武钢要做防城港,现在联合重组了,就要对广西防城港重新定位。从宝武集团的角度来说,我们重点发展湛江项目。”

  作为国内两家核心钢铁央企主推的精品钢项目,湛江项目与防城港项目“针锋相对”,二者相距仅200公里,2008年同时获批,最初设计体量均为1000万吨级别,且产品均定位于汽车板、家电板等高端板材市场。

  去年9月至今,湛江项目已先后有两座高炉点火投产。今年10月中旬,宝钢湛江钢铁公司在一场推介会上称,湛江计划投资160亿元的湛钢二期工程蓄势待发。今后五年,还将计划上马三、四、五号高炉,湛钢产能预计将翻一倍,超过2000万吨,届时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

  10月25日,宝武集团党委常委、宝钢股份总经理戴志浩在三季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透露,湛江项目目前尚未盈利,但经营结果超出年初预期,宝钢股份将力争湛江钢铁于2017年实现盈利。该节点较此前的盈利预期提前一年。

  相比于湛江项目的风生水起,防城港项目显得暗淡很多。

  2005年12月,为建设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武钢与广西国资委合资设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后更名为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西钢铁),注册资本440亿元,武钢持股80%,广西国资委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柳钢)全部净资产出资,持股20%。

  合作之初,防城港项目推进尚且较为顺利。但钢铁业寒冬随之而来,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防城港项目被搁置,直到2012年才获得发改委同意开工的批复。

  去年9月初,防城港项目再遇波折。广西国资委宣布退出广西钢铁,防城港项目成了武钢的“独角戏”。

  “广西国资委撤退,很可能因为双方利益分配不均,在项目由谁来主导等问题上没有谈拢。”中国联合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胡艳平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异地重组很容易出现此类问题,比如此前宝钢计划重组河北邯钢,后来也退出了。

  迄今为止,防城港项目进展依然缓慢。目前仅有一条2030mm冷轧线和一条镀锌板生产线投入运行。

  胡艳平认为,防城港项目被卖掉的概率很大,柳钢接盘可能性最大。“柳钢有这个意愿和动力。柳钢无论从规模还是产品上讲,都没有太大优势。虽然防城港项目还没有建高炉,但轧线是建好了的,接手对柳钢是好事”。

  一位匿名钢铁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无论广西国资委出于何种考虑退出广西钢铁,不能否认防城港是高质量的精品钢项目,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再加上眼下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背景下,中央已不再允许新建钢铁产能,这个1000万吨级别的、由国务院亲自批准的高端项目来之不易,“广西省必定舍不得放弃(防城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