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乔奇 赵贝 图/本报记者邹斌
编者按
向北!向北!
2014年汉江秋汛已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进京。
历经50年论证与规划,耗时11年建设与施工,这一渠清水,终将奔流向北。跨过1277公里的旅程,连起湖北、河南、河北和京津五省市。
其间,包括湖北两期46万库区移民的奉献与牺牲,纵横共和国60余年历史的数代科技人员的智慧与真言,乃至国人数千年治水安澜的人力与天造之功,一起铸成这一当今世界最为浩大的水利工程。
此刻,水源地沉没在水底的乡愁,受水地久渴盼甘霖的激越,无数规划者与建设者曾经的雄心与苦心,悉数化为这一渠涌动的清流。一片丹心,奔流向北。
今日起,本报开始推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进京特别报道——“汉水北往”。
2014年11月6日,丹江口库区。从陶岔渠首北望,蓝天白云之下,渠首浪花翻涌,一条8公里的人工渠奔向遥远的天际。水流向前,穿过江淮线的分水岭,抵达郑州,在一个名为孤柏嘴的地方越过黄河。之后,它与京广铁路相伴而行,一路北上,润泽豫冀京津。终点,是北京颐和园团城湖。
这道渠,全程1277公里。
这一路,已风雨走过60多年。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