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城市有点冷

  与深圳相似,另外一个计划单列市厦门的财力也颇为雄厚。

  尽管经济总量仅位列全国第51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倒数第一,在福建省内排在泉州、福州之后,位列第三,但厦门的财政收入是福建的“老大”,排在全国第21位。

  就15个副省级城市横向比较,大连的GDP总量是厦门的两倍多、长春和哈尔滨两大城市的经济总量也大大高于厦门,但是“轻量级”厦门的财政收入却超过了大连、长春和哈尔滨这三个副省级城市,与沈阳相当。

  究其原因,并不是厦门的发展有多好多快,而是东北城市的日子难过。

  2015年,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四大城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之上一年全部下降,排名也随之下跌。

  观察两年来的榜单,上述东北四大名城中,大连和沈阳连续两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滑:沈阳去年下降了22.8%,大连更是下降了25.7%。

  大连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9.87亿元(快报数,下同),比2014年下降25.7%,为预算的73.8%。其中,税收收入473.06亿元,下降23.1%;非税收入106.81亿元,下降35.5%。

  大连市财政局分析称,财政收入负增长的原因:一是按照中央巡视组、省委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依法征收原则,积极做实财政收入,对财政收入中不合规部分进行了清查和整改,影响财政减收额的40%左右。

  二是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交易低迷以及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减收额的15%左右。三是2014年填海工程、清缴历年欠税等一次性收入较多,影响财政减收额的45%左右。

  辽宁当地发改委系统的消息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重工业多、轻工业少,导致东北就业不足,老百姓(44.530, 0.48, 1.09%)的实际收入占GDP的比重比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要低很多,人口也不断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东北经济仍会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连带加大财政压力,进而对社会民生产生较大影响。

  制造业大市收入为何少

  尽管财政收入与GDP存在着较大关联,但影响一个城市财政收入的因素中,除了GDP,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尤其是行政等级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之下,很多城市的财政收入和GDP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错位”。

  例如,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大市,如东莞、佛山、泉州,财政收入排名远低于其GDP的位次。比如GDP排第16位的佛山,财政收入仅位列第25位;GDP第21位的东莞,财政收入位列第28位;GDP第23位的泉州,财政收入位列第37位。

  林江说,以制造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城市税收主要来自增值税收入,而企业所得税比较少。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出口较多,不在国内销售,无法为地方政府带来企业所得税收入。再加上出口退税,因此,这些传统的制造业出口大市,产生的产值和GDP比较高,但税收并不是很多。

  与这些传统制造业大市相比,不少省会城市的财政收入排名则高于GDP的排名。比如郑州GDP位列第18,但财政收入位列第14;西安GDP位列第26,但财政收入位列第17;济南GDP位列第25,但财政收入位列第19;合肥GDP位列第28,但财政收入位列第23。

  这种“错位”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差异。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比例要比制造业大。制造业相应的税负有一定的抵扣,比如出口退税等,因此凡是制造业特别发达的地方,地方的税收相应差一些。在税收分成方面,制造业上缴的多是国税,第三产业则地税比较多。这也就不难理解,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深圳、厦门等计划单列市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因此财政实力也比较雄厚。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无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公共资源方面均比其他地市具有较大优势。很多普通地级市的制造业企业在做大之后,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会把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总部搬到一二线城市。比如佛山、东莞的不少企业会把总部设在广州、深圳,泉州的不少企业把总部搬迁至厦门,不少省份的企业总部搬迁到北京、上海,这相应地也会造成税源进一步流向一二线大城市。

  丁长发说,财力雄厚的一二线大城市,对企业设立总部有不少奖励和优惠,从而进一步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向这些中心城市转移。另一方面,一二线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比较好,由此产生的房地产税收也比较多,这也是普通地级市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