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秘AG600幕后“护航人”

AG600飞机全机地面共振试验现场。AG600飞机全机地面共振试验现场。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昨日在湖北荆门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而就在“鲲龙”成功飞天之时,它的另一个“孪生兄弟”则静静地守候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内。作为飞机研制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四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第三棒”,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以下简称强度所)承担着对飞机进行强度试验的主要工作。

  在这里,一群“强度人”与一架“试验机”,共同在为水上首飞的“鲲龙”保驾护航。10月15日,记者在西安阎良航空城的强度所,采访了强度所所长王彬文等。

  记者程依伦 通讯员庄梁、李晨希

  水上飞机难在哪里? 结构强度要求高

  由于需要起飞时周围无遮挡物,且能见度高,水上飞机对起飞环境和起飞时间都有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水上飞机在起飞和滑行时与陆上飞机不同,它在水面上起飞时不需要使用起落架,而是要受到水面浮力、水流流速、空气动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水上飞机起飞的滑行阶段,为了保障起飞安全,水上飞机机体的倾斜角度有一个适当的范围,这个范围要随着滑行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对水上飞机进行大范围的姿态调整,也不能采取类似陆上飞机那样的拉杆抬头的机动动作离水,而是必须要在一定速度下使飞机“自动起飞”。这便对飞机自身的结构强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让AG600顺利首飞,上千名“强度人”共同历时8个月,对AG600飞机进行了全部水载荷地面强度验证试验,并于2018年8月31日按计划完成,给出了飞机结构强度满足首飞要求的结论,为AG600水上首飞发出了通行证——正是有了这个“准生证”,“鲲龙”才能如期实现水上起飞。

  号脉“鲲龙”水上强度试验不容易

  在“鲲龙”实现水上首飞之际,强度所所长王彬文异常兴奋,在朋友圈中写道:振鳞横海,击水三千;化羽垂天,抟风九千。鲲翔云间,龙行漳河;国之重器,强度锤炼。

  据王彬文介绍,区别于陆基起降飞机强度试验,AG600飞机的强度试验并不容易。其中,最为特殊的实验项目便是水上工况水载荷静力试验,这也是该型飞机所特有的试验项目,进行全面的地面结构强度验证试验,在国内尚属首次。

  水上工况静力试验主要包括水舵、浮筒等部件试验和对称船首、船尾、断阶着水工况等全机试验,通过实验获取结构强度和刚度特性数据,为飞机强度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提供依据,为飞机未来改型及完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但是AG600飞机水上复杂的载荷工况和独特的结构形式,给试验带来了诸多技术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度人”集智攻关,最终制定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载荷静力试验方案,设计开发了水载荷试验加载专用装置,有效降低了试验风险,推进了试验进程,提升了我国水上飞机强度试验技术水平。

  为确保AG600飞机研制成功,强度所提供了集预先研究、优化设计、物理试验、虚拟试验等技术支撑。高质量完成了数以万计的强度试验,在AG600飞机研制各阶段把好了强度验证这一关。期间还突破了起落架随动支持、高支柱起落架落震试验等一批试验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