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世界城步行街二期西班牙风情街,即使是在“金九银十”黄金季,一些小店铺也乏人问津。本报记者 孙辰 摄  武汉光谷世界城步行街二期西班牙风情街,即使是在“金九银十”黄金季,一些小店铺也乏人问津。本报记者 孙辰 摄

  长江商报消息 开街8年租金上涨10倍,小店单日销售额从2万跌至2000元

  □本报记者 杨玲玲

  武汉光谷步行街的繁华与衰落,正成为当前全国综合商业体的困局样本。

  自2008年正式开街以来,武汉光谷步行街在短短数年内发展成为光谷最繁华的商业购物中心。而伴随着商业的火爆,商铺租金也一路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一线铺面每平方米仅200元左右,到如今超过1000元。

  10月12日,有商户向长江商报记者反映,在传统商业体整体凋敝的大势之下,光谷商圈的繁华已不比当年,商户的经营情况也是每况愈下。

  是谁一路推高了光谷步行街的商铺租金?而今“闹市冷铺”的原因又何在?

  10月16日,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网购潮流席卷之下,传统零售业受到很大冲击,即使是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零售业巨头也无一幸免,更何况是个体商铺经营者。这不是光谷商圈一家之难题,而是所有商业综合体要面对的问题。

  昔日旺铺如今门庭冷落

  年过半百的高先生和汪女士夫妇,在步行街一楼D区一条较为幽静的巷道边,经营着几乎是开街以来坚守时间最久的门店“红袜子”。2008年,他们的店作为首批入驻的商铺之一,还曾享受过两个月的免租优惠。“2012年,正是光谷步行街的辉煌时期。”汪女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当时我有两个铺,加起来近60平方米的店面,销售旺季单天的营业额最高可达2万元。”

  2012年年底,汪女士的店配合步行街的业态调整,搬到原商铺对面,面积也由原来的60平方米缩减到30平方米。“2013年,营业额开始下滑,我以为是店面调整的正常阵痛期。但到了去年,营业额仍在下降,原本是每年销售最高峰的圣诞节,单日营业额也只有2000元出头。”汪女士感慨,零售业的寒冬袭来了。

  进入2015年,随着光谷广场改造,地铁施工,整个商圈的商业氛围进一步变冷。汪女士算了一笔账,她的小铺每月物业费750元、电费500元、夏冬期空调费600元、房租8000元,月开支已近一万。加上人工和进货成本,汪女士说,其店铺单日销售额要达到950元左右才能基本保本。而在记者到访的10月15日,从开门到下午两点,其店面主营的袜子、帽子、围巾等,还没有任何进账,倒是近两年来新增的副营饮用水和饮料,偶尔有路人购买。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半天也没有顾客光临,铺子像是进了无人区。”

  同在步行街经营鞋店的刘先生,店铺位于一楼B区。10月14日,他告诉记者,今年国庆节的业绩几乎只有去年的五分之一,但相较平日,也算很不错了。记者在其铺面停留的半小时里,仅有两人进店看鞋。

  9月是开学季,也是光谷步行街的传统旺季,然而商户们却没有迎来以往的“金九银十”。据世界城物业公司总经理刘耀星介绍,整个9月,光谷步行街的客流量比往年减少了近200万人。

  记者在步行街上看到,不少门店已经清空,贴出了招租启事或转让启事。高先生告诉记者,租金等因素让不少商户无法承受而撤离,也让本想接手的商户却步。“对于小商家来说,铺租成本占其成本的比例一般在15%左右。该比例如果达到25%甚至更高,小商家便承担不起了。”

  在走访过程中,不少商户向记者诉苦,“这看似繁华的商业街景,我们中小商户却承受着经营成本高、客流减少、利润摊薄的压力,生意越来越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