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衣食起居子女全包

  2012年,梅少卿的老伴去世。两个月后,他下楼时一脚踏空,把尾椎骨摔伤了。梅少卿卧床的两个月里,六姐弟齐上阵,轮流陪护,直到老爷子恢复健康。

  伤愈后的梅少卿很少出门,几个子女把他的衣食起居全包了。每天来的人,都要先把菜买好,做好中午和晚上两顿饭的量,等父亲吃过午饭,睡午觉了,才关好门回家。

  到了晚饭的时间,离父亲家最近、住在红钢城六街坊的老三梅桂林还会来巡查一次,帮父亲用微波炉热好饭菜。梅少卿爱喝酒,儿女们批发了几箱白酒,存在父亲家里。梅少卿患有房颤,治病的药,也是子女们帮忙买好,随时备着。

  梅慧荣以前是厂里的电工,父亲家的电线、电器都是她负责看管。因为房子比较老,有几次老鼠咬断了电线,都是她负责修好的。父亲年纪大了不会用电器,每次有问题,都是她查找故障,找人来修。有一年夏天,父亲打电话给她说空调开不了了,电话里说不清情况,梅慧荣坐公交车赶来,接过遥控器一看,上面没有显示,再一看,是电池没有了。她把电池换好,不放心,又教父亲操作了两遍,才回家。

  除了电器,梅慧荣还是父亲的“生活管家”。水费、电费、物业费、燃气费,都是她负责交。梅少卿年纪大了,到银行缴费不会操作,所以都是由女儿跑腿。

  大儿子晚上悄悄来巡夜

  一般情况下,六姐弟晚上不会呆在父亲家。一来也要回家照顾家人,二来怕打扰父亲休息。不过,每天晚上9点多,总有一个身影,悄悄地打开梅少卿家的门,在厨房里转一圈,在卧室门口看看,然后悄然离去。这个身影不是小偷,而是67岁的老三梅桂林。

  作为梅家的长子,2012年,他放弃了单位的返聘,回家照顾父亲。梅桂林住得离父亲近,父亲有早起的习惯,因此他每天还有一项额外的任务,就是给父亲买早点。不管回家多晚,他都要到父亲家转转,看看他有没有休息,身体状况咋样。有一天晚上,梅桂林像往常一样巡夜,进厨房查看,发现燃气炉的阀门没关严,还好煤气没漏出来。

  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他还是立即召集大家开了个“安全会议”,强调每天值班的人,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家里的阀门、开关,不能留下安全隐患。而他每天晚上也都会来查看一番,确认没有问题,听到父亲在里屋均匀的呼吸声,才放心地离开。

  五街坊的邻居们对梅少卿很是羡慕。他们说,十多年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老梅家传出笑声。五街坊的居民刘爹爹说,常回家看看老人,说的容易做起来不简单,而梅家人能坚持这么多年,确实不容易。梅腊荣所在的126社区,居民们原先只知道她星期一都会不在家,居委会前段时间才偶然知道她的秘密,社区群干们也感叹,60岁的老人还对自己的父亲这么孝顺,确实不简单,社区正准备给她家申报孝老爱亲模范家庭。

  家庭值班表还会再坚持

  虽然在梅少卿家,已经找不到这张家庭值班表。不过,梅桂林找出的一张光碟上,还能看到它的样子。这是一张写在普通信纸上的表格,上面有每个人的值班时间,还有签到的地方。

  2003年,武钢领导看望退休老职工时,在梅少卿家看到值班表,了解到六姐弟的孝举,还特意让武钢电视台来拍摄了几天,给梅家人做了一部纪录片。记者在镜头里看到,当时的六姐弟,都还是一头黑发,围坐在父母身边,其乐融融。

  梅桂林说,弟弟梅汉林是厂里的业务骨干,现在还在返聘,也是六姐弟里唯一一个上班的。因为坚持的时间太久了,不仅每个人都记得自己的值班时间,也清楚其他人的顺序,如果弟弟因为上班来不了,其他人都会主动联系他,帮他“顶班”。

  如今,六姐弟的头发都已开始花白,腰身也不再像12年前那样挺拔。昨天,71岁的大姐梅桂荣没来参加回家团聚日,就是因为生病发烧,怕把病传染给了父亲。梅桂林说,兄弟姐妹几个年纪也大了,大姐有腰椎间盘突出,二姐前两年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弟弟和老五都患过脑梗,小妹也因为肠梗阻动了手术。即使是从没生过大病的他,今年也已住了三次院。“只要家里有父亲在,这个家就有了凝聚力,兄弟姐妹就有了主心骨。只要父亲依然健在,我们就会把这张家庭值班表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