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汪健 通讯员赵旋
昨天,记者从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中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已进入最后的绿化施工阶段。目前一元路至保华街段已开始施工,绿化工程完工后,在全长4.7公里的中山大道改造路段上将新种911株大型行道树,加上改造前保留下来的原有行道树,重新开街后的中山大道行道树数量将是以前的4倍多。
中山大道景观综合改造工程,西起武胜路,东至一元路,全长4.7公里。规划将全线分为现代简约、新旧交融、古典文艺三大风貌区段。绿化景观方案提出“一带三段多点”的景观构想。“一带”即在4.7公里的街道上种植千株大树。目前一元路至保华街段绿化施工已经进场,保华街至武胜路段因需配合地铁施工建设,暂缓开工。
根据规划安排,中山大道改造段全线将分东、中、西三段新种行道树911株,西段为地铁施工区段计划种445株,东、中段种466株。目前一元路至江汉路行道树310株,已栽植204株。全线开挖树穴230个,已完成七成以上。
在景观构想中,4.7公里的新大道强调“连续的街道绿色界面”,成为都市老城区引以为傲的“十里绿廊”;三段风格不同的路段,在强调“街道风貌的多样统一与整体和谐”的思路上,提出了“都市绿廊”、“市民天堂”和“邻里街区”的定位目标,通过进一步强化节点的特色,让街道“讲故事”,让大树构筑户外活动空间。
中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将于今年12月28日完工开街,届时,市民在4.7公里长的新中山大道将领略到现代又古典的“十里绿廊”风采。
工程揭秘
为两株老树两改施工方案
昨天上午,记者在武汉美术馆前的广场上,看到数十名工人正紧张地铺装大理石地砖,整个广场轮廓已基本成形,两排新移植的银杏树呈“V”形向中山大道聚焦,中间是正在施工的休闲草坪区。不过广场上两株苍老的梧桐却不规则地立在银杏树排列线外,打破了广场整体的对称布局。
工程设计方、市建筑规划设计院规划分院院长刘凯敏解释,两株梧桐为保留树种,树龄分别为80年和50多年。前期勘察时发现两株梧桐健康状况均不好,如果按行道树养护办法处理是可移除的。所以设计之初没有这两株树,广场成对称图形。
但考虑到中山大道上大树本就不多,这两株树又是市民熟知的“明星树”。设计方顺从民意,请园林古树专家再次勘察研究,决定保留50年的那株,移除80年的那株。
不过在图纸再审时,依然有专家反对移走一株梧桐,认为“独木难成林”,不符合中国人的园林审美观。设计再易其稿,才最终形成现在的“两株老树隔街遥望新大道”的格局。
新大道形成三大特色区
■西段︓都市绿廊
西段1.9公里的武胜路至前进一路计划向西延展至硚口路。作为“现代简约风貌”的时尚商贸街区,未来道路两侧高楼林立,步行道平均宽度可达9~14米。另有3个地铁站点和一处历史建筑,能够提供绿化空间。
宽阔“梧桐林荫大道”将选用干径20厘米,分支点高于4米、形态一致的法桐作为骨架,与浅色的预制混凝土板铺装搭配。3处地铁站点29个出站口绿化与道路绿化统筹设计,营造自然群落式植物空间。
■中段︓市民天堂
中段从前进一路到大智路全长1.7公里。这里建筑新老交替,街巷纵横,是武汉市传统的核心商圈, 是市民娱乐、购物、游览的天堂。本段景观绿化,追求城林交融、浓墨重彩,烘托营造市民天堂的氛围。
其点睛之笔就是被原汁原味还原的“水塔”大楼,改造后的“水塔”与街对面的大洋百货商业区以及武汉美术馆片区整合成新的复古商业街。
■东段︓邻里街区
大智路至一元路区段为古典主义风貌段,将打造成老汉口慢生活文化体验区。据介绍,该路段的绿化几乎按“一树一设计”、“一屋一景”的要求施工。
因人行道宽度在3~7米间,狭窄的空间使我们不再强调行道树的连续界面,而是结合场地条件见缝插针地设计景观。如,在历史建筑区域,保留长势较好的大树,去除形态欠佳的植物;对于需增补绿化的地方,也不再强调统一的品种和规格,而是结合建筑立面进行绿化搭配,突出老城老街的味道,实现“一屋一景”。
其中在新建的常青绿化广场上,为与同条街的老汉口火车站建筑风格呼应,施工方四处寻觅找到一株二十多年的多头香樟树,种在广场中央,让市民能在树下听“老树讲述百年老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