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龚萍)近日,市国土规划局编制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十三五”规划》,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对外进行批前公示,公开征求意见或建议。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长江主轴”、“长江新城”和“世界级地铁城市”,具体内容市民可登录官网查询(规划网页:http://www.wpl.gov.cn/pc-1507-111734.html)。

“十三五”道路系统建设规划图“十三五”道路系统建设规划图

  规划提出,武汉当前处于快速城镇化向稳定城镇化换挡、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城市建设发展整体进入“窗口期、转型期”。近期建设目标为“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全面巩固升级‘1+6’城市格局,促进其向‘133’结构转变”、“基本实现各类设施现代化”。

  规划还明确提出,加快打造世界级“地铁城市”,推进轨道“快速织网”,集中力量建设第三轮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主城联网、新城连通”,到2020年建成总长约400公里的轨道网络。同时,实施第四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启动研究第五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报批,实现“主城成网、新城通线”。

近期建设重点近期建设重点

  “五个提升” 优化武汉长江主轴

  重点围绕武汉主城区长江段,集中展现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以长江主轴为统筹,打造城市交通轴、发展轴、文化轴、生态轴、景观轴。

  长江主轴将强化“五个提升”:提升功能与活力,重点强化金融商贸、总部办公、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中心功能;提升景观与形象,建设集中反映“江城”景观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打造“长江都市画廊”;提升生态与旅游,建设垂江绿廊、联通两岸绿网,构建通江亲水格局,塑造优质滨水空间;提升交通与基础设施,加密垂江通道,串联慢行网络,突出水陆融合,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文化与品牌,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扩大文化传播,打造长江文明传承与创新中心。

  “三个突出” 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

  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对标世界一流标准,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长江新城,将突出中心功能,建设能够体现武汉“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地位的高端现代服务中心;突出创新驱动,建设能够体现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战略功能的创新创意产业基地;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体现长江大保护、做足水文章的生态示范窗口。

  加快建设“东湖生态绿心”

  按照“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传承楚风汉韵,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的总体要求,通过绿道串联东湖、杨春湖地区、楚河汉街、周边高校区等功能区,创造开放融合的功能空间,促进活力人文城市建设。挖掘城市人文底蕴,对接城市界面提升城市活力;挖掘山水共生的生态景观,创造独特精致的景观。梳理城市山水脉络,开展生态修复、塑造自然生态景观格局。

  规划提出5个重大行动计划——

重大行动计划重大行动计划

  交通

  重点建设长江左岸大道、右岸大道

  据规划,我市将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天河航空港、阳逻内陆港为抓手,全面提升“空、铁、水、公”枢纽功能,建设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中部门户枢纽机场和国家多式联运枢纽。

  公路方面,畅通二环、提升三环、建成四环、东扩外环,新建5条以上放射性道路,打造环射成环、循环连通的“五环十八射”快速路网体系。骨架路网“再提升”,重点建设长江左岸大道、右岸大道、汉江大道、友谊大道-中山路、江北快速路等8条快速路。

  加密次支路网,完善重点功能片区和南湖、后湖、卓刀泉、白沙洲片区等四处出行不便区域的路网建设。

  四水共治

  完成120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 消除中心城区70%以上的渍水点

  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为重点,大力推进“四水共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新增污水管网570公里,污水处理厂尾水标准全面实现一级A排放;新增排水干网300公里,新增抽排能力1000立方米/秒;新、改、扩建供水管道170公里。新建、改扩建15座大中型排涝泵站,新建360余公里排水管网,开展20条主干港渠整治,完成120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建2条深隧排水超级工程,消除中心城区70%以上的渍水点。

  建一批邻里中心

  地铁周边优先安排 保障房普通商品房

  按照“集中配置、一站服务”的思路,考虑实际可开发用地情况,分类推进建设一批“集中式”邻里中心和“分散式”邻里中心,平均覆盖服务人口5—7万人。

  充分考虑中低收入家庭生活对交通配套设施条件的需求,在公交干线站点和快速轨道交通周边,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拥抱绿水青山

  绿化水平瞄准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按照“建设滨水生态绿城”的目标,落实总体规划“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近期城市绿化水平全面达到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基本实现生态轴、环、楔贯通,各中心城区重点打造1个滨水公园,各开发区、新城区重点建设1个郊野公园,新建湖泊公园32个、山体公园13个,“三小绿地”200个、景观大道25条,绿道1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