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志》记载:“洪山之为道场,自唐慈忍始。”唐朝宝历二年 (公元826年),禅宗祖师慧能的第三代弟子善信和尚,自五台山云游至大洪山,时值大旱,他表示愿意舍身代牲祈雨,解除了旱灾。山主张武陵慨然捐出自己的山林,为善信和尚修建了庙宇。善信坐化之前,记着兑现诺言,毅然割下自己的双足,留镇山门,是为“佛足”。唐文宗很感动,赐“慈忍大师”的法号,御书院额“幽济”。自此,大洪山便名扬四方,香火逐年旺盛。

  北宋时期,善洪和尚历时13年,克服千难万险,赴天竺国取经,成为史上西天取经第二人。特别是报恩禅师曾到东京法云寺做住持,将佛法远播日本,是日本曹洞宗的鼻祖。报恩禅师在大洪山不仅建造广大殿堂,全面更新法则,并且圆寂于大洪山。     明朝时,大洪山上下寺院的香火再次鼎盛,修行的僧众逾千人。当时,民间盛传“佛教朝洪山、道教拜武当”的顺口溜。大洪山佛教最鼎盛时建有寺庙26处,僧众多达数千人,形成“三步一庙,四步一庵”的佛教丛林盛况。

  近代大洪山古寺及诸寺院,因战乱而毁于一旦。2009年,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率衣钵弟子印顺大和尚,携十方檀越发大愿重建慈恩寺。三年里,大洪山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投入资金两亿元,建成宝珠峰核心景区配套工程,再现唐宋佛教“楚山望刹”景观。

  大慈恩寺恢复重建工程总用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成十字形展开,中轴线主体建筑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佛足阁、金顶依次展开。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磅礴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