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虾稻共作”养殖示范基地图为:“虾稻共作”养殖示范基地
图为:“虾稻共作”养殖示范基地图为:“虾稻共作”养殖示范基地
图为:“虾稻共作”养殖示范基地图为:“虾稻共作”养殖示范基地

  新华网6月6日电(曾伟龙)潜江,既是“中国小龙虾之乡”,也是湖北的重要产粮大市。在湖北潜江,虾农马于林通过“虾稻共作”的养殖模式,年收入突破10万元,养殖三年买了新车住进了新房。

  马于林是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的村民,3年前,他还是一个实打实的农民,以种植经济作物棉花为生;3年后,在接受现代农业的技术指导,他转变思路,承包了40亩洼地来养虾种稻,摇身一变成现代农民。

  潜江首创的“稻虾共作”模式是在原有“虾稻连作”模式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历经3年攻关,探索发展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小龙虾与水稻共作共生,从而达到了虾、稻同步增产、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

  在熊口镇赵脑村,潜江农业龙头企业华山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2万亩标准化“虾稻共作”养殖基地。通过对耕地进行连片整治后,再以优惠的价格租给农户。农民承包四五十亩,年收入可以在10万元以上。通过这种合作,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华山公司则得到了充足的原料供应。

  据华山水产养殖基地技术员潘志平介绍,“稻虾共作”具体模式是每到插秧时节,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沟内生长。等秧苗长结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到稻田里。这样,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采用这一模式,不仅每亩可以多产100多斤小龙虾,而且补上了秋季市场的空档期。

  马于林家共有土地26亩,以每亩1000元的方式转租给华山水厂,而华山通过反租倒包给他,马于林自己承包了一口40亩的土地。在潜江市熊口镇赵脑现代农业基地,像马于林这样的养殖户目前已达到260户。

  村民赵甫平说,以前行情好,靠种经济作物棉花可以挣钱,现在棉花价格低,赚不到几个钱,大家都没有积极性了。如今在专业技术的指导下,通过“虾稻共作”的养殖模式,90%的养殖户都挣到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