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不掉的组长
从“大集体”生产队长,到现在的村民小组长,陈炳兰见证了农村巨变。
近些年,陈炳兰萌生了退意。“生产队长职责变了,不再是简单地抓生产。年轻人有文化,更有想法,应该让贤。”
2011年春节,他召集村民开会讨论重新改选小组长。可是,听说老队长不想干了,村民们纷纷借辞拒绝参会。
村民盛南星开玩笑说:“你不死,我不选。”大多数村民认为,陈炳兰的身体至少还可干10年。
其实,1981年,被人冤枉的陈炳兰赌气辞职,休息了7年。1982年,村民开始“单干”,因良田的划分,闹得不可开交。村民请出陈炳兰出面主持公道。“我把湾里的地按好坏分4个等级,村民分级抓阄而定,不偏不倚。”
1988年,小组集体收益出现了亏损,村民不满意小组长工作,用全票请陈炳兰上任。陈炳兰的老伴为此哭了一天,“他干小组长几乎没有工资,完全是吃亏不讨好。”
对于村民的拥护,陈炳兰有些感动,他觉得这是一份荣耀。“生产队长当了16年,没有报酬。村民小组长搞了26年,一直拿200元年薪,4年前才涨到300元。“我不是为了当这个官,也不计较这个报酬,只是大家这么信任我,这是一份责任,不干不行。”
光星村支部书记李云兰说,陈炳兰威信高,28组村民出现矛盾,都请他出面调解。40年的柑橘栽种,让田园经济成为新农村光星村亮点。每到秋季,武汉游客驾车前往该村采摘柑橘。
5月31日清早5点,预报的一场大雨未能到来。中稻秧苗才栽下5天,持续数天的高温,让稻田出现了干渴。陈炳兰和老伴抬着抽水机,帮村民灌溉干渴的80亩口粮田。
武汉最偏远的南部、江夏区山坡街光星村28组是个空心村湾,年轻人外出打工,66岁的小组长陈炳兰成了最后的农田守望者,帮30户村民育秧、灌溉、排水……
截至目前,陈炳兰任“生产队长”整整42年零两个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带领村民发展柑橘产业,让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出了多名“万元户”。如今,他发展集体经济,用收益帮村民免费灌溉、购买有线电视和合作医疗,这几乎让整个山坡街村民羡慕。
为村民奉献了近半个世纪,拿着300元年薪,这位“没有私心、责任心强”的老队长,因年龄问题几次提出卸任都被村民挽留,“你不死,我们就选你。”
昨天,他说,村民们的信任,是他坚持42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