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新浪湖北| 资讯|城市| 鲜城| 旅游| 健康| 汽车| 惠购|达人会| 站内导航

|邮箱|注册

新浪湖北

新浪湖北> 农商频道>农业资讯>正文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潜江小龙虾跳出新天地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2014年6月12日【评论0条】字号:T|T

“虾皇后”“虾皇后”
曹禺文化产业园曹禺文化产业园

  小龙虾,本是外来入侵物种,却在潜江蹦跳出大产业,赢得“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美誉。

  然而,经过10余年发展,种质退化、养殖模式单一、龙虾餐饮低端粗放、品牌覆盖不广等成不争的事实,龙虾产业发展一度陷入瓶颈。“要打造小龙虾产业升级版,进一步擦亮潜江龙虾金字招牌,继续保持潜江龙虾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优势。”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的话语掷地有声。

  转型升级,借力“撑竿跳”,潜江小龙虾跳出一片新天地。

  创新引力 鱼和熊掌兼得

  近日,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关庙办事处,站在“虾稻共作”基地前,熊建良信心百倍。“今年3月投放的虾苗,5月中旬开始捕捞,每天卖三四百斤,销路不愁、收入还不错。”

  熊建良是公安县人,去年底,在北京做餐饮生意、年收入数十万元的他来到潜江,投资100多万元流转500亩水田养殖小龙虾。他说,“虾稻共作”是朝阳产业,虾好稻也好,生态、环保、无公害,市场前景广阔。

  看好“虾稻共作”的,不只熊建良。今年,潜江市新增加“虾稻共作”模式8万余亩,预计小龙虾产量可增加8000吨,产值增加2.5亿元。“虾稻共作”的突破,源于“虾稻连作”的改革创新。

  2001年,潜江市积玉口农民刘主权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5年后这种生态种养模式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带动湖北小龙虾养殖大发展。“虾稻连作”模式虽好,但龙虾产量不稳、捕虾插秧季节紧张的矛盾突出,直接影响经济收入,损伤农民的种养热情。

  2010年,潜江市水产部门反复实验,探索出“虾稻共作”模式。2013年5月,《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由中国渔业协会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予以公布和实施。

  水产专家陶忠虎说,“虾稻共作”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一亩田可多产200多斤左右商品虾,增加收入近3000多元,是虾稻连作模式效益的2倍。

  鱼和熊掌兼得。潜江市去年小龙虾稻田养殖面积23万亩,龙虾产量3。2万吨,优质稻米13.8万吨,产值13.5亿元,占全市农业产值的12.4%,亩平效益5400元。

  科技助力 产业二次腾飞

  小龙虾只有靠科技才能蹦得更高。对此,湖北莱克集团董事长、省小龙虾协会会长郑玉林深有感触。

  一度,小龙虾野生资源锐减,种质退化严重,郑玉林忧心如焚。该集团携手省水科所、专家学者组建研发团队,开展人工繁育攻关取得突破,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

  去年1月,在湖北省“两会”期间,郑玉林以省人大代表身份建议,培育优质龙虾种苗,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省政府采纳其建议,斥资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潜江龙虾产业繁育技术研究,30亿尾龙虾种苗选育繁育中心当年6月启动建设,小龙虾的虾苗不足,品种退化问题将迎刃而解。

  弃置的虾壳、虾头堆积成山,臭不可闻,这曾让华山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困扰。实际上,虾壳提炼的甲壳素进行精深加工,能用于生产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更高含金量的产品。

  华山公司率先“吃螃蟹”,与武汉大学合作研发,投资近5亿元建成甲壳素深加工中心,从废弃虾壳中淘金,甲壳素衍生制品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实现了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物医药高新产业的跨越。

  科技助力,华山公司一举解决了“虾壳危机”。“预计2014年甲壳素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将达到5000吨,年产氨糖、壳聚糖、壳寡糖片剂20亿粒,全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漆雕良仁说。

  目前,潜江市已成为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未来5至10年,该市将建设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甲壳素之都”,促进小龙虾产业的二次腾飞。

  虾壳提炼甲壳素只是潜江小龙虾产业精深加工的一个缩影。如今,潜江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新格局,产业链条十分完整,成为该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去年10月,潜江市再传喜讯。以小龙虾农业科技产业园为主体申报的湖北潜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成为我省唯一的单品种科技园区。

  品牌给力 综合实力提升

  又到一年吃虾季,潜江大小虾店一席难求。

  “采用潜江小龙虾烹饪的油焖大虾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专程从武汉坐龙虾宣传专列前来吃虾的陈伟说。

  多年来,潜江市大力实施标准化养殖、无公害生产,“潜江龙虾”绿色安全的品牌形象深受国际国内小龙虾市场信赖。千里之外,万里之遥,潜江龙虾所到之处再次刮起“红色风暴”。

  以“小李子”、“红透天”、“虾皇”等为代表的“潜江油焖大虾”餐饮品牌店,研发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卤虾、蒸虾、泡虾、烤虾等十多种风味小龙虾产品,每年接待慕名来潜吃虾的国内外游客60余万人次。

  数据显示,2013年,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65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平增收400元以上,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迈过万元大关立下头功。

  小龙虾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得益于潜江人高瞻远瞩——注重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201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潜江油焖大虾“中国名菜”称号。2012年,“潜江龙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去年,“潜江龙虾”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虾稻田产出的“虾乡稻”大米,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称号,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目前,潜江市水产品加工业还形成了“良仁”、“楚玉”、“楚江红”、“章华台”等著名品牌。

  品牌就是效益。莱克集团小龙虾产品出口创汇1.2亿美元,占我省小龙虾出口总额的53.8%,小龙虾出口创汇和加工量连续九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虾乡稻”大米市场价最高卖到28.8元一斤,比普通大米高10倍以上。

  继捧得“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后,去年,潜江市又添“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美誉,“潜江龙虾”品牌影响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节会发力 城市名片更亮

  潜江市龙虾,因一个火红的节日而红透天下。

  2009年5月15日,万众瞩目,潜江市举办第一届龙虾节。美国、德国、瑞典等海内外客商云集,签下16。4亿元的投资大单。

  次年,潜江市借“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之势,举办第二届龙虾节及中国第二届国际和海峡两岸甲壳素研讨会,协议引资达到26。5亿元,10万人慕“虾”而来。

  2012年,第三届龙虾节引资突破228亿元,75名鄂菜烹饪高手各施绝技,国内首部以小龙虾为主题的电影《虾哥的故事》首映。

  2013年,第四届龙虾节吸引了37个投资项目,合同引资总额159.57亿元。

  不经意间,城市的面孔也悄悄在改变:道路变宽了,环境变好了,文明程度提高了……潜江龙虾节已成为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文化品牌,享有“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物产节会”美誉。

  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剑雄说,龙虾节带来了好机遇、快发展、正能量。龙虾节如同形象生动的城市广告,通过不断包装和宣传,有力地推销着潜江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打造了亮丽的城市名片。

  一高端人士赞道,龙虾节庆成为潜江富民强市的“驱动器”、跨越发展的“核动力”、进位争先的“催化剂”,体现了科学发展与节庆经济的完美契合。

  今日,第五届龙虾节正式拉开帷幕。潜江龙虾产业发展模式研讨、旅游发展高端论坛、淘宝网线上销售潜江龙虾、文化惠民演出等等,将再次点燃火红的夏日。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24小时排行

    新浪湖北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简介| 新浪湖北简介| 意见反馈 | 营销服务|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微博注册|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