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县能否成功转型为产粮强县,不仅关系到粮食大县的发展是否可持续,而且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是否可持续
国家要米袋子,农民要钱袋子,产粮大县必须找到一根扁担肩挑起两头;国家要粮食安全,地方要财政收入,产粮大县必须找到一把钥匙打开两道大门。转型,就是这根扁担,这把钥匙。
产粮大县转型,并不是要放弃粮食生产,而是要实现从大县到强县的跨越。产粮大县能否成功转型为产粮强县,不仅关系到粮食大县的发展是否可持续,而且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是否可持续。
从大到强,产粮大县离不开政策“输血”,更需要自身“造血”,将政策优势转化成发展红利,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产粮大县往往是经济小县、财政穷县,自身投入能力不足,持续发展空间受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显示,产粮大县迫切希望建立完善涵盖生产能力、现代装备、科技支撑、财政税收和生活保障在内的利益补偿机制。只有完善利益补偿机制,让种粮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财力上有保障,才能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产粮大县往往也是劳动力输出大县,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当务之急。农业部对全国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的调查显示,2013年,占全国农户总数0.28%的种粮大户,生产了全国粮食总产的12.7%;经营着耕地总面积4.0%的粮食生产合作社,贡献了粮食总产的8.2%。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产粮大县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走科技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粮食增产之路是今年产粮大县农业局长轮训班上学员们的共识。为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潜力,农业部一手抓高产创建,一手抓增产模式攻关,照方抓药与开药方“双轮驱动”,打破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双约束”,为产粮大县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今年,河南省浚县5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打验收平均亩产1359.8斤,创河南省同类地区同面积小麦高产纪录。
湖北省监利县是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县,因“监收鱼米之利”而得名。如今,监利稻农将粮食订单销售给粮食深加工龙头企业福娃集团,在集团6个车间被转化成糙米卷等畅销产品,稻农也因此得到更高的价格。用工业化理念打造现代农业,农田成了第一车间。
产粮大县的资源优势在粮食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也在粮食和农业。依托粮食谋发展,越来越多的产粮大县不再为“要粮”还是“要钱”而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