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新浪湖北| 资讯|城市| 鲜城| 旅游| 健康| 汽车| 惠购|达人会| 站内导航

|邮箱|注册

新浪湖北

新浪湖北> 农商频道>农业资讯>正文

超市农产品披上“二维码身份证”破题食品安全还需哪些“大招”

来源:新华网2014年9月19日【评论0条】字号:T|T

  如果你能清楚看到手中牛奶生产的全过程,会不会更加放心地饮用?近日,蒙牛联手百度打造“云端牧场”,消费者只要扫描精选牧场纯牛奶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就可实时看到千里之外牛奶的生产动态。

  实现生产关键环节全程可视化追溯,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食品企业“全产业链”模式的建构。在公众对“舌尖上的安全”高度关注的今天,“全产业链”能否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剂良药?

  “全产业链”有望为农产品贴上身份证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内的多家超市发现,不少果、菜、肉、蛋、奶等产品都可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查询到产地、生产日期、批次、负责人、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

  “虽然价格贵一些,但如果每个信息确保真实,每个环节真的做到可追溯、有人管,质量有保障,我们还是会买的。”家住望京的周女士对记者说。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每个人的健康,7月以来发生的上海“福喜”问题肉事件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为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追溯,一些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加快建设全产业链,通过“自己动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控。

  作为食品行业“超级航母”,中粮集团五年前提出“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加强对种植、养殖屠宰、收储物流、贸易、加工、食品制造与营销等全产业链的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控制。此后,新希望、光明等食品龙头企业均在全产业链建设上加快布局。

  “以一粒米的生产为例,我们选出了26个关键管控环节,把土壤、水源、施肥、用药、收割、晾晒等因素和关键流程都管起来,并对加工、物流到售后的环节,实施严格检验记录,做到全过程控制,确保食品安全。”中粮米业总经理杨红说。

  破题食品安全困局的尝试

  “发展全产业链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以前由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生产主要依靠本地市场,但随着生产越来越集中,产区和销区分化,生产、加工、运输等产业链条拉长、环节增多而且细化,需要从过去的地域控制为主转向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富认为,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相对较长,一般有五到七个,依次为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终端消费者,环节的增多加大了信息额不对称,产品价格和产品品质欺诈现象,不信任感增加。

  在国际食品领域,全产业链模式并非新生事物。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等均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国际大粮商严格控制全产业链,对于每一个环节,都是全球性的控制,以确保质量安全。

  “随着市场体制机制和政府监管的不断完善,由龙头企业主导的、通过全产业链控制来确保食品安全的模式将成为趋势。”李国祥说。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须多管齐下

  专家指出,通过全产业链确保食品安全的模式值得探索,但目前国内食品企业中能够实现全产业链管控的凤毛麟角。企业发展全产业链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多重约束。

  “要做好全产业链,企业需综合考虑自身的财力、管理、人才、技术等问题,找准自身优势和关键点先发力,再稳步全面发展,向上下游同步延伸。”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表示。

  专家建议,全产业链建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龙头企业应带头,建立并公开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标准,取得消费者信任,提高市场的认知度;政府应理顺监管的体制机制等,在各方面对企业给予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目前大多食品企业尚难以完全做到全产业链建设,完全依靠企业建立全产业链有道德风险,也容易造成政府“懒政”。从根本来说,还是应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政府监管,更好地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24小时排行

    新浪湖北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简介| 新浪湖北简介| 意见反馈 | 营销服务|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微博注册|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