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对食品安全“放任相信”。可以说,时下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不是只听如何地宣传,而是几经亲自考察才敢接受。在“严防死守”之下,一些伪劣产品无法再鱼目混珠。没了市场,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这些不良商家便将目光转向了农村市场,在广大的农村开辟“新天地”。
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有媒体报道,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一些农村的集市上三无食品时有显现。因价格便宜,色泽艳丽,这些食品很是吸引人们的眼球。尤其在一些学校附近,三轮车载销售的小食品花几毛钱便可品尝,深受孩子们的青睐。一些“问题食品”含有非法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看着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这些过度使用色素的小食品,真让人为他们的健康担忧。
其实,这些销售者不是不知道这些商品的安全性,他们心里明白这些食品对孩子的危害。但是,他们专找这些食品销售,原因之一,就是价格便宜,利润空间大。他们也深知孩子手头的零花钱有多少,但只要能迎合孩子的喜好能赚钱就好,也不管食品的安全性。一些农村小卖部经营者甚至表示,想要赚钱,一定要经销假名牌、“高仿”等食品。
对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认知,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不要图便宜,不要购买三无产品,通过媒体提升识辨真伪的能力,对伪劣产品有着防范意识。另外,相关部门对那些销售三无食品的商贩要依法进行查处,一些商贩心里明白他们所销售商品的来龙去脉,但为了赚取利润有意而为之。要让这些销售者付出高额的代价,从中吸取教训,他们才会痛定思痛。否则,今天处理了,交点罚款,明天又重操旧业,恶性循环。
监管部门要切实地履行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要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商家,不敢将黑手伸入农村。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于食品安全,作为监管部门不能有“城乡差别”之分,对农村市场也不能放松管理,要一视同仁,一管到底。相信,人民群众有了思想认识,监管部门恪尽职守,农村的食品安全,就不会成为监管的死角,伪劣产品也会无处无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