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长江商报重磅推出独家深度报道《汉口精武鸭脖滑向破产边缘》后,立即引起业内连锁反应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近日,武汉精武人家鸭脖有限公司(创始人吴继学,生产“精武人家”鸭系列食品)和武汉老巷口精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苏德涛,生产“可可精武”鸭系列食品)先后发表声明,“撇清”与“汉口精武”关系。同时,精武人家和可可精武也表示将接过精武鸭脖的大旗,继续将精武鸭脖招牌发扬光大。
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一件事,武汉数十家生产销售精武鸭脖的企业,由于口味相近、商标太过近似、又同出于精武路等因素,在市场上难以区分。一家企业的形象发生变化,将影响整个精武系的品牌形象。
重新审视鸭脖行业得失,有专家认为,困境也是机遇,鸭脖产业或迎来行业整合、转型升级重要节点。
声明
精武系鸭脖纷纷撇清与汉口精武关系
长江商报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有部分市民以为精武鸭脖是汉口精武独家产品,担心“精武鸭脖从此一蹶不振,再也吃不到精武鸭脖”。对此,精武系另两家龙头企业精武人家、可可精武先后发表声明,表示精武鸭脖不会因为一家企业的原因而“绝迹江湖”。
精武人家发表声明称,“报道中提及的‘武汉市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及其‘汉口精武’品牌与我公司无任何关系。我公司全称为‘武汉精武人家鸭脖有限公司’,未与汉口精武发生过业务关系。”
精武人家声明还表示,多年来,作为武汉“精武鸭脖”的行业代表,精武人家一直站在捍卫“精武”招牌的第一线,历时5年耗资百万与天津有关厂家诉讼,捍卫“精武”商标,可谓费尽心血。如果仅仅因为汉口精武遇到了一些困难就说武汉再也没有“精武鸭脖”了,让精武人家很“受伤”。
精武人家总经理童俊明认为,汉口精武只是个案,不会在业内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武汉的“精武鸭脖”还会继续代表武汉美食畅销全国。
另一边,可可精武也发表声明称,“相关报道中提及的‘武汉市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及其‘汉口精武’品牌与我公司无任何关系。”同时,可可精武也表明其“始终与银行、经销商、供应商等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从未发生过资金链断裂、停产、断货及拖欠员工工资等现象。”
虽是老生常谈,但对于精武鸭脖而言,“精武”商标之争,却是不得不提的一道坎。
2002年,电影《生活秀》的热映将武汉的鸭脖子一举推向了全国市场,这也促使汉口精武路的各大鸭脖商们的品牌保护意识开始觉醒,纷纷开始注册“精武”商标。但“精武”商标早在1996年就被天津精武畜禽繁育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武汉鸭脖商们不得不以“汉口精武”、“九九精武”等带有前后缀的名称来申请注册。
而随着精武鸭脖的全国风靡,天津精武公司2005年修改了商标使用范围,试图扩至熟鸭脖等品类,并在2007年商标公告阶段到汉“上门打假”,此举也正式拉开了津汉“精武”商标战的序幕。
5年间,天津精武数次起诉武汉多家鸭脖企业“侵权”使用“精武”商标,武汉方面也以武汉零点绿色食品公司为代表奋起上诉、抗议天津精武恶意抢注,官司从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商标局打到北京中院、北京高院。
商标战明争暗斗,其中周折艰辛不一而足。直至2011年3月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裁定武汉方面胜诉。
就在津汉“精武”商标战如火如荼之时,众多在津汉“精武”商标战中首次体验到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武汉精武鸭脖老板们,也开始打起了内讧。
此次“对战”双方是精武系两家龙头企业,汉口精武(创始人涂国华)和可可精武(创始人苏德涛)。
2005年,苏德涛创办武汉零点绿色食品公司后,先后注册了“可可”和“精武”两个品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产品包装上以“可可精武”4个字的商标出售商品。而在2006年8月,涂国华却申请注册了第5523556号“可可精武及图”商标,并指定使用在第29类(食品类)鸭脖子等食品上。
该商标经初审进入公示期时,武汉零点当即提出异议。但随后商标局裁定异议理由不成立,仍对涂国华申请注册的“可可精武”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对裁定结果,武汉零点不能认可,于2011年5月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最终,2012年9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涂国华申请注册的“可可精武”商标,在鸭脖子商品上不予核准注册。
就在鸭脖商们为了“精武”商标一次次明争暗斗的时候,周黑鸭、绝味等后起之秀已经悄无声息地拿走了原属于精武鸭脖的市场。
回顾
商标之争“拖累”精武鸭脖发展
现状
精武系、周黑鸭、绝味三分武汉鸭脖市场
武汉鸭脖行业协会曾统计,武汉现有的鸭脖及卤鸭市场已成三分天下之势:周黑鸭约占武汉市场40%的市场份额,绝味鸭脖略逊一筹,约占30%市场份额,而精武系以汉口精武、可可精武、精武人家、精武第一家为代表的数家企业,仅占剩余不到三成的市场份额。
公开数据显示,周黑鸭从2010年到2012年,其年营收分别为1.9亿元、5.6亿元和7.8亿元。但在精武系各品牌中,仅汉口精武、零点食品和飘飘食品三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
“最早做鸭脖子的本地人,还赶不上后来闯进来的外地人。”业内人士很是无奈,汉口精武原是本土企业老大,从路边小店起家,发展为湖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未曾想,精武鸭脖的扛旗企业汉口精武如今落魄如斯。”
“其实周黑鸭才应该是所有精武系鸭脖企业学习和追逐的榜样。”从事鸭脖行业近10年的武汉鸭脖行业高管黄荣(化名)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黄荣分析鸭脖行业成败因素,有四点让人记忆深刻。
第一是配方保密,技术创新。“不论是鸭脖也好,龙虾也好,只要是食品餐饮,吃的喝的,有秘方才能走得远。”黄荣如是说,“食品的配方保密程度越高,同质化竞争就越少,即便有也会形成良性竞争,而不是像精武鸭脖那样,门槛低、牌子多、品质差异大,互相杀价恶性竞争。”
第二是不做加盟,不做代理。“在连锁店经营管理体系中,直营店是最能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以及食品风味传承下去的一种模式。”黄荣表示,“举个例子,海底捞火锅店,全国开了那么多分店加盟店,为什么各个地方的生意都好?直营。虽然服务比起总店有所稀释,但它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是加盟店根本就无法去模仿的,所以才有市场的青睐。”
第三是保证质量,卫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是任何食品企业的一道红线。食品安全做不好,你推广再凶也没用。记得在今年夏天湖北省食药监局卤制品专项抽检中,汉口精武、绝味鸭脖等就被列为风险较高的品牌。这是直接影响一个食品企业生死的问题,要引起重视。”
第四是踏实为本,切勿盲动。“不管是商标战也好,价格战也好,都牵扯了精武系太多的精力,并未像周黑鸭、绝味那样苦练基本功。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产品质量、营销战略,这些方面,如今精武系已经和周黑鸭们差得太远。然而,仍有部分企业自我感觉良好,盲目上大项目,建工业园、加工厂、养殖基地、屠宰工厂,步子迈得太大了,马失前蹄。”
前景
电商之路
依然可以走得漂亮
重新审视鸭脖行业的得失,思考新常态下鸭脖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华中农业大学一位资深教授认为:“对于汉口精武乃至于整个精武鸭脖行业来说,困境也是机遇,企业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如何借助特产在市场上立足,养殖屠宰和熟食加工完全是两个领域,‘隔行如隔山’。此外企业也需要科学发展,谨慎调研,只有弄懂了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才能抓住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企业也需要找准还有哪些方面能做得更好,比如连锁直营、卫生安全、电商平台等等。只要企业家充分发挥自己和团队的智慧,借助政府和政策的力量,鸭脖产业就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
其中,鸭脖行业在电商平台就有比较成功的例子。
以周黑鸭为例,2010年,周黑鸭品牌进军线上,成立电商部门, 2012年“双十一”期间,周黑鸭销售额近200万元。2012全年线上销售额4000万元,占比周黑鸭品牌全年销售额5%。
产品上,周黑鸭走的是差异化经营。线下主要卖散装产品,线上卖真空产品,售卖的基本款也就是10多个品种。上线后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线上售出的真空产品,因为经过真空杀菌口味相对实体店散装品淡一些,有些消费者并不买账。周黑鸭针对线上,增加生产线,改进工艺,开发出饭盒包装的“气调”产品,非真空包装,口味和线下的散装品一样,解决了部分顾客不适应真空包装产品口味的问题。
价格上,周黑鸭则走的是线上线下价格基本一致的路线,但会从包装和规格上有所区分。鸭脖线上线下的规格和售价一样;鸭翅是线下250g24元,线上180g16.8元,线上相对便宜一点,但相差不大,对线下价格基本没有冲击力。线上常年开展满99元或168元包邮。根据后台数据研究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做关联销售。如鸭脖+鸭翅+鸭锁骨套餐,8袋鸭脖包邮等。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总需要一定过程,在这一点上传统企业思路要跟上,这样线下才能很快配合。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和董事长朱于龙都自己上网购物,去感受网购的便捷和线上客户体验的不同之处。对此,武汉精武鸭脖或可借鉴一二。
武汉鸭脖市场份额
周黑鸭
约40%
绝味鸭脖
约30%
精武系
不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