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是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

  ■7。 唢呐艺术(沮水呜音)

  沮水呜音(原称巫音)在保康民间流传甚广,大凡婚丧嫁娶,皆可闻其声,它是保康的一大特色。它最初兴起于民间。楚定都丹阳后,呜音又由民间走入楚宫廷,奉为楚国国乐。

  ■8。 唢呐艺术(呜音喇叭)

  “呜音喇叭”属道教音乐,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原为楚国宫廷音乐,创始人为宫廷乐师师旷,后流传到民间,传统曲牌约一百多种,是楚文化仅有的活态遗存,因而史学界称为楚乐的活化石。

  ■9。 唢呐艺术(远安呜音)

  远安呜音流传历时近200年。呜音乐器形似唢呐,但实质又不相同。因演奏技法的特殊性,赋予各个乐音以独特的韵味,极具地域性特征,对研究中国传统音乐、道教音乐及远安当地民风、民俗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