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

  早在2013年,中部大省湖北就提出到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5万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努力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对照2020年全面小康发展目标,湖北“一城独大”、“首位畸高”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突出,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一块短板。

  这首先体现为,武汉“一城独大”,虽是湖北无可争议的“班长”,但由于地处鄂东,其经济影响很难全面覆盖到全省各地,尤其是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而正是这些地区集中着湖北的四大连片特困山区。

  “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理论提出者、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一个“老大哥”,身边围绕着一群“小不点”,这是曾经对湖北省区域发展格局的形象比喻。经过多年的追赶,宜昌、襄阳已经锋芒初露,然而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介绍,按照2013年初核算的数字,2012年武汉市的GDP超过8000亿元,宜昌市、襄阳市超过2500亿元,黄冈市、荆州市、孝感市、荆门市、黄石市均超过1000亿元。武汉市“鹤立鸡群”。

  其次是科教与经济融合不足。12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开发机构、132万研发人员,湖北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居全国前列、中部之首,然而科教转化经济的效率低,产业衔接应用不够,产学研深度结合机制有待突破,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是常见的抱怨。科教优势仍然停留在要素优势阶段,未能直接体现为生产力。

  其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江浙之强,壮在县域;湖北发展不够,弱在大面积的县域。叶青认为,2012年全国百强县中,湖北唯有一个大冶好不容易挤到了第97名。县域经济弱,故乡镇经济更弱,影响了县域群众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策

  湖北省内专家提出,目前距离2020年仅有6年时间,要破解“一城独大”隐忧,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湖北需做战略调整。

  一是不断优化发展格局。全力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加快襄阳、十堰、随州城市群,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一主两副”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大别山、武陵山“一红一绿”两个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推进鄂州综合改革、荆州壮腰工程、荆门农谷建设等发展平台建设;推进秦巴山、幕阜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秦尊文分析说,“两圈一带”战略是调整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在继续保持武汉城市圈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加大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力度;在继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同时,带动江汉经济带的开发。使相对较弱的鄂西圈和江汉带得到均衡发展,达到区域协调共进的目标。

  按照“两圈一带”战略的部署,可结合湖北产业基础和科教优势,高度重视培育和研究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抢占“后危机时代”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二是不断强化省际合作。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开发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与周边省份合作,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上下游协作配合的产业链建设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中国新的经济支撑带。

  三是解决科技优势“应优不优”的问题。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通道;完善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引导科研人员更新观念,强化市场意识,积极投身科研成果转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度性平台和要素平台。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建平)

  精彩推荐

  长江经济带项目布局分析:湖北等多地迎来发展机遇

  武汉取消限购将满月 楼市现井喷成交量翻番(图)

  恩施一乡镇财经所20人每年接待开支55万多元

  武汉海洋世界16万元鱼缸被游客拍裂 中华鲟被迫迁居

  汉口一小区现霸气横幅:划我车者 猪狗不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