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嘉 通讯员邹永宁

  昨日,市教科院中考命题专家对今年中考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和化学试卷进行了点评。专家们认为,今年中考试题难易适中,与当下热点结合紧密,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和社会。

  语文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培养静心阅读能力

  试卷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生活。如实用文阅读的考查重在明辨事理,题目的设计在于考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文本所讲的事理,是否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些事理。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重在感悟生活,文本内容从对舌尖退化的探究延展至对心头感受生活能力退化的思考,考查学生能否从文本语言的表达中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这些感悟其实就是考题的答案。写作材料包含着“人生呈现何种状态取决于怎样选择人生道路”的道理,更是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密不可分。语文学习并非只是语言的积累,语言传达着人类的思想文化,对生活的思考才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任务。义务段学生更需要在思考中慢慢让自己的思想“站立”起来,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的成长。

  这套试卷对学生静心阅读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词语运用、病句修改、标点运用,每一处都需要细细审读,斟酌比较,把握整体语意才能做出正确判断。阅读文本、写作材料都需要静心阅读,方能把握材料的内容。在现代社会,语文学习的一个难题便是培养静心阅读的能力,静心才能获得对文本的深入认识,才能获得对生活更真实的感悟。

  数学

  突出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试题灵活创新

  这是一份“数学味”十足的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考查,突出数学思考,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统领全卷,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甄别学生能力的差异。

  这份试卷有80%的试题来源于教材,采取整合、引申与加工等方式进行创新性改编。比如,第4题,教材中问题是感受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试卷设计了一个“对3种事件”概念理解的试题;第22题是一道函数应用题,是根据课本中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例题的背景统一到一个实际问题之中,并且创新借用图表呈现问题的信息,问题表达也简单明了。命题素材来源于课本,为学生创设一种熟悉的场景,提供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增强其成功的信心。坚持命题回归教材,有利于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帮助学生走出题海。

  这份试卷的一些试题考查方式比较新颖。比如,第9题设计了一道几何动态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在动态问题中对“不变量”的关注;第10题设计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个数”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而且需要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作了深刻的考查。

  英语

  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阅读材料源于原版读物

  试卷布局合理,难易适中,选材丰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地域平衡,让每个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凸显基础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考查初中学段英语核心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巧妙地融入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中。既注重考查语言基础知识,又强调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部分重点考查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需通过信息对阅读材料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及归纳。书面表达题不仅要求学生能用基本句型表意,还要求学生对所给信息进行梳理调整,以突出短文主题。

  阅读材料均源于原版读物,原汁原味,表达地道,既注重话题的多样性,又考虑到语言内容贴近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阅读材料涉及乐观、环保、诚实等主题内容。完形填空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因没有电子邮件导致求职受挫者的致富经历,宣扬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阅读理解的体裁多样,文化气息浓郁,贴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

  思想品德

  “汉马”、“地铁城市”入题

  彰显武汉地域特色

  试卷关注社会发展,彰显地域特色,突出能力考查,注重情感熏陶和价值观、世界观的引领,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的学科特点。

  试题关注家乡武汉的发展,积极利用地域资源,彰显武汉地域特色。武汉马拉松比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抵达北极点、“地铁城市”、“半城山水,一城好人”、武汉至欧洲国际铁路大通道等来自武汉的鲜活情境入题,让“我的成长”与复兴大武汉紧紧相联系,使学生在倍感亲切的体验与感悟中汲取正能量,从而激励自己践行武汉精神,为复兴大武汉而努力,承担起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应负有的责任。

  物理化学

  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注重挖掘课本素材

  物理试卷合理分布各主题权重,合理设置难度结构,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的比例为6∶3∶1。试题对所考查知识点的密度、阅读量、思维量、书写量进行了合理控制,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第19、20、23、25、26等题将难点分散,降低了最后压轴题的难度,让能力中等以上的学生尝试解答最后的压轴题,在合理控制难度系数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试题的效度。

  试题基于教材又活化教材,注重对课本素材的挖掘、改造、拓展和延伸。如第13、14、16、17、19、21、22、23、24、25题,均是对课本中正文或课后习题进行改编和再创造,引导教师智慧地用好课程资源,摒弃题海战术,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试题善于挖掘2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平时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合理设问,引导教学时重视实验探究,让学生爱物理、学物理、用物理,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试题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考查,贴近学生,源于实际,力求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紧密联系起来,强化在具体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试卷起点适当,难易适度,知识覆盖面广,没有繁、难、偏、怪题。命题不仅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重视化学思想和方法的引领作用,将常规题型进行适度创新,使人耳目一新。比如第6题根据手持技术探究案例进行改编,给出运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电子设备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空气中燃烧集气瓶中压强的变化图像,信息给得足,考查学生运用图像分析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充分理解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还要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