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武汉从没有掩饰过对一线城市的追求。曾经以“大”命名的城市了除了大上海,就是大武汉,而今大上海稳居一线城市之列,武汉惨落二三线城市徘徊。近几年武汉开始了基于大拆大建模式的复兴之路,但这种模式能否拉动武汉成为真正的中部“龙头”乃至重返一线城市?我们拭目以待!【详细】
继京沪穗深等城市之后,下一个一线城市会是武汉吗?昨日,《第一财经周刊》的一项调查结论在各大网站受到热捧: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苏州、重庆、青岛、南京、沈阳、大连等10市最有希望成为“新一线城市”。【详细】
武汉去年经济总量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4,时隔22年重返全国城市前十。今年前8个月,其工业投资增幅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2,上半年引进世界500强7家,超过以往一二年之和。在全国经济减速之际,今年该市GDP总量有望突破9000亿元,逼近万亿俱乐部大关……【详细】
以线来划分城市算是中国特色,但一直以来中国当代城市的划分都很模糊。事实上,武汉的高层对1.5线并不感冒,武汉市长唐良智说:“要把别人给武汉评的1.5线城市拿掉,争做一线城市。”从市长选取的参照点可以看出,武汉骨子里更多的是期望“进步”……【详细】
治庸问责、打造投资环境最优城、城管革命、工业新跨越……近段时间,武汉的一系列施政动作颇受关注,在全国也有很大反响。上述所列,单独看,分属不同领域事务,合起来作为一系列动作,其实是武汉重返一线城市的努力……【详细】
近几年,武汉持续大建设,每年城建投入逾1000亿元。城建狂热背后承载的是“复兴大武汉”的梦想。以“满城挖”为典型标志的武汉城建“跃进”也面临着“钱紧”的空前困境……【详细】
现实中,武汉政绩评价过多关注生产总值,决策层却很难关注环境、生态、民生、社会等指标,还会延续依靠投资驱动、资源消耗、牺牲环境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详细】
“赶超”和“转型”往往容易伪装自己蒙骗他人。武汉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提升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提升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强,这就要求必须转型发展……【详细】
武汉在抓发展和搞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只顾及当前利益和既得利益的情况,以低水平基 础损子孙利益扩张自己既得利益,只抓皮毛,搞大一堆的粗放经营和花架子。……【详细】
实践中,个别部门和领导凡遇到问题时,总以蔑视心态处理,偶尔矛盾时也居然不一眨眼或 瞧一下,当然,最擅长的也是最后一招,那就是“借用公权力维稳”……【详细】
所谓“一线城市”,是拿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来说话的,包括GDP、财政收入、城市功能、产业结构、综合承载力、服务能力、利用外资能力、总部经济集聚力等等,“绝非依靠其中一两个胜出就能戴上这顶帽子。”【详细】
最新出炉的中国指数研究院《2013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满意度研究报告》中,武汉在受调查的16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五,仍未跟上GDP前进的脚步。【详细】
现实的巨大差距,并不妨碍武汉提出更为宏大甚至“超前”的远景目标。从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到建设“世界城市”,或许只是地方政府的一个“政绩口号”。但口号如果夸得太大了,也就成了笑话……【详细】
根据城市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及区域辐射力, 由网友评出的一份关于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排名名单近日在网上流传。除了一线、四线城市以外,二线、三线分出了“强、中、弱”三个级别……【详细】
“整个武汉现在就像个大工地,不过,交通状况是比以前有很大改观,尤其是大兴地铁建设,未来几年效果会更明显。”市民对武汉如火如荼的“城建攻坚战”印象深刻。但他可能并不知道,其代价是武汉数以千亿计的负债阴霾……【详细】
武汉为重返一线所做的努力,人们一定能看到并感受到;武汉复兴,需要许多年不间断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冷静看待武汉与先进城市的不足。目前城市竞争激烈,武汉绝不能高枕无忧,经济发展也绝不是仅靠GDP,要看到发展的问题所在,不辜负历史,不辜负期望,不辜负千万武汉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