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武昌雄楚大道,交警帮抛锚车司机奋力推车。通讯员徐宏 摄昨天,武昌雄楚大道,交警帮抛锚车司机奋力推车。通讯员徐宏 摄
昨天上午,雄楚大道省高检门前,中建三局基础设施有限公司几名工人在开口的窨井前,竖立禁止行车的指示牌。记者杨涛 见习记者付豪 摄  昨天上午,雄楚大道省高检门前,中建三局基础设施有限公司几名工人在开口的窨井前,竖立禁止行车的指示牌。记者杨涛 见习记者付豪 摄

  汉口居民说:“虽然下了雨,基本没渍水。”武昌尤其是光谷的居民却说:“我们这里已经‘水漫金山’了!”一江之隔的武汉,为何在一场大雨来临时变得如此不同?昨天,市水务局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降雨分布不均

  市水务局介绍,降雨中心集中在江南地区。根据统计,昨天凌晨3点至上午10点,我市降雨集中的洪山、光谷地段降雨量达97至115毫米。最大降雨中心位于洪山农大和光谷三环线附近,1小时降雨量40毫米,3小时降雨量达70毫米;其次是汉阳、沌口地区,降雨量达56毫米;汉口等片区降雨量只在40至50毫米。

  渍水点多在洪山光谷

  与降雨中心相对应,全市最严重的渍水点主要位于江南、尤其是光谷片区。在武汉市交管部门昨天上午发布的提示中可以看到,全市30处渍水点中一半位于洪山及光谷片区,譬如:光谷大道三环线上、民族大道水蓝郡、雄楚大街石牌岭往公安厅方向BRT辅道、街道口流行视窗、书城路文汇街路口、万科城市花园及壕沟匝道、雄楚大街珞雄路口、光谷大道雄楚大道路口、民族大道新竹路口、高新大道光谷一路路口、珞瑜路大洋路口、光谷大道珞喻东路路口、光谷大道凌家山北路口、光谷大道三环线以南、光谷大道郑桥路口、光谷大道高新四路路口等。

  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

  这些路段渍水原因何在?市水务局介绍,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施工工地破坏排水管网是直接原因。光谷大道三环线上是昨天渍水的典型案例。原来道路两旁有两条边沟用来收集雨水,并送入湖泊水系。但之前附近路段施工,将边沟全部占用,导致雨水无处可排,大雨一来,便极易造成渍水。

  加之沿江100多处涵闸全线关闭,中心城区的雨水全部要通过泵站抽排到江里。而全市现有泵站外江抽排能力仅为970立方米/秒,不足规划需求的一半(规划为2284立方米/秒)。这造成武昌地区排水“主动脉”巡司河水位顶托,也影响了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江城大道、车城大道等地,也与此类似。

  武汉市水务局介绍,大多数渍水地段属于短时渍水,截至昨天11点已陆续消退;昨天下午6点,渍水最严重的江城大道、光谷大道三环线等地也已陆续消退。记者匡志达 通讯员黄金波